浮桥为过河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形成河道阻隔,行船不便。清光绪年间,天津报纸曾刊发关于浮桥开桥的文字:“漕船每过浮桥开关上关时,各种行船蜂拥随集,皆附漕船,拉杂联络,以争速过。浮桥一开一上,甚属烦杂,道宪例委营弁四员,持鞭长丈余,驱逐杂项争过民船,名曰‘打当’,实开路之先声也。应是差者,东浮桥上河营千总王弁名浦者……鞭法如撒金蛇。每响一鞭,观者无不喝彩,亦绝技也。”
浮桥断开航路通,船只争先恐后,拥堵且不安全。主管衙门天津道安排人员,执长鞭,司于此,维持秩序。守在东浮桥的,是个千总,名叫王浦。其长鞭一甩,如金蛇舞,鞭梢啪啪响,观者叫好。其实,甩鞭听响,在民间一直是一种功夫。上世纪60年代曾又流行,至今花园里也还有人练此功,那鞭子或粗重或细长。
至于桥,城市的发展,津城几座浮桥先后被铁桥取代。为了不为大船航行限高,所建为开合式。开桥为船放行,合桥服务过河,俗称“活铁桥”。东浮桥改建钢架桥是在1906年,称金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