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路上会偶遇一些事情、一些动情的人,还会遇见美好的风景。遇见眼前的美好,脑子里便能飞出奇思妙想,可寄情于天边一片云、地上一阵风、树上一群鸟、花中一只蜂……一次旅程中,我惊喜地见到了白昼落幕,天渐渐转黑的景象,这“黑”极为壮观,让人震撼。
那次去大连出差,乘坐高铁返津途中,我所在车厢的旅客很少,几乎都在悠闲地刷着手机。我的座位挨着车窗,对面与旁边均无乘客。我偏爱安静,旅行中总喜欢带着报纸杂志打发寂寞时光。这次空荡荡的车厢,让我的心自由起来了,情绪也放飞了。一路上,我的世界没有被打扰,很是惬意。
高铁疾驰,我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报纸,侧身望向窗外初秋的原野,已近黄昏,暮色苍茫。望着望着,我突然看到一种奇特壮观的景象。只见天空像巨大的幕布,更像一张黑灰色的大网,从远及近而落,将山脉、河海、树木、田野,以及大地上所有的物质都收拢起来,但它是缓慢的。远山只看得到轮廓线,远处的庄稼已经看不出原有的绿色,变得黑黢黢的,近处可见绿油油的树木。天空与大地正在被夜色的“黑”缝合到一起,仍是缓缓的。车厢的灯光映射着旷野,那一束束光像刀、像剑,劈向黑灰色的天幕。
夜色近了,近了,窗外的“黑”又发生了变化。它像一幅水墨画,天际边界线已由灰色描摹成了深灰色,渐渐地、慢慢地,又晕染了黑灰色。画面上呈现出大地上的山丘、树木、建筑,隐隐约约,似有若无,大地表层已是混沌的黑,乌黑乌黑的,像没有研开的墨。
窗外的黑,正在变幻着。我看着看着,产生了一种被压迫的情绪。我屏住了呼吸,然后又不错眼珠地紧紧地盯着那“黑”,我想见证天黑下来的过程!我看到了,灰色、深灰色、黑灰色的变化,在极慢速地转换、过渡,又如同静止一样,无声无息,我和乘坐的高铁即将被“黑”缝合进去。就在我一扭头的瞬间,再向外张望时,灰沉沉的天幕突然降下许多。远方细微的亮色被收拢到眼前,再盯住它看时,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那越来越近的黑色天幕。当它全然落下来时,窗外已是漆黑漆黑的,只见远方闪烁的灯光,像大海中行船的渔火,随着高铁的飞奔疾驰,船向身后快速行进。
当高铁穿过城市的黑夜时,我从窗外看到了像繁星一样闪烁的灯光,那是立交桥、公路上架起的路灯与川流不息的车灯,形成了流动的星河灯海。不眠的人们在城市的星河照耀下,或匆匆、或悠闲地弹奏着城市律动的小夜曲。黑,在城市尤其是繁华的大都市,是没有的,有的是不眠之夜。而乡村的夜是黑的,在黑漆漆寂静的世界里,人是安睡的。生灵也安静下来,在夜的包拢之中,静静地睡去。
这是我第一次在高铁上守候着夜的黑,见证并体会着黑夜的降临。细想起来,从小到大,我从未体味过夜的黑。记得在乡村老家,黑就是黑了,庐内听虫鸣,出门闻犬吠,黑是夜的本色。若是在月亮之下,月影中那种明亮中的黑,是恬静的、安详的。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夜和夜的黑。城市之夜是没有黑的,灯光驱走了黑,黑夜依然是光明璀璨的。我喜欢城市的灯光之夜,喧嚣热闹,害怕被黑笼罩的夜色,恐惧光被遮蔽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其实,在自然界、在人世间,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光明就有黑暗。只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是自然现象中的白天与黑夜,间接感受到的是人心中的白与黑。有时也不懂其中滋味,正如那句歌词所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曾发现,不曾理解,也不曾感受到在黑色景象中发生的故事。
那次旅途,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黑”,着实对白与黑的转换产生震撼。转念又想,这些“白”通常是人们喜欢的,白天有阳光,明亮而多彩;白天坦荡,不藏污纳垢。“黑”是壮美的,也是震撼的,蕴含着势不可挡的力量,它可以吞噬“白”,吞噬“白”中逃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