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何处不归鸿

日期:05-04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四、归期何迟迟(18)

  浩气长存

  苏轼到海南时已经六十一岁,原以为会客死儋州。但在中国,此身一卖给帝王家,便不属己有。苏轼由谪居黄州而为登州太守,继而入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是因神宗去世,太皇太后执政;后由定州谪惠州,又谪儋州,则是因为太皇太后去世,哲宗亲政。要改变命运,除非哲宗来个驾崩。但哲宗亲政时才十八岁,怎能指望他走得那样快。更何况,当时的正人君子即便是这种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也是罪过。小人当然例外,章惇他们想来不知诅咒过太皇太后多少遍。但想不到,不敢想的事偏偏又发生了。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二十七岁的哲宗竟然说死就死。当时苏轼还在津津乐道制墨失火的趣事。不知是否这把火将远在京师紫禁城内哲宗皇帝的灵魂带走,反正他得去阴曹地府向父亲神宗皇帝陈“绍圣”的业绩。

  哲宗死了,他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弟弟端王赵佶继位,太后向氏听政。向氏是神宗的皇后,她和神宗的母亲太皇太后高氏一样,虽然不懂多少政治,却本能地将司马光、范纯仁、苏轼兄弟等元祐大臣视为正人君子,而不满意章惇等人的作为。故此,向太后一旦听政,便大赦元祐党人,苏轼也接到朝旨,以琼州别驾,廉州安置,后又复朝奉郎的官衔,提举成都玉局观,得随处居住。

  这年六月,苏轼告别了相处了三年的儋州父老,和苏过一起踏上了北归之路。苏轼重返中原的消息似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三川五岳,在雷州,在廉州,在梧州,在广州,在英州,在韶州,在虔州,在洪州,在金陵,处处有欢迎他的人众;有相识的,有不相识的,人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东坡居士的风采。人们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千古文章,更是为了他的万载正气,其中也包含着对正人君子的同情和对奸邪小人的鞭挞。与此相对照,同一时期,章惇被流放到苏辙住过的雷州,连住房也借不到。

  苏轼这次打算回到常州定居,但长途跋涉的劳累和江南夏日的酷暑,竟使他一病不起。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初染病,到七月中旬病势加重。他病中做了一梦,梦见自己写了一首诗赠给好友朱服。醒来之后,他挣扎着将梦中诗写了下来: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相与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