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益店中学

日期:05-03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忆如春之冰,化得越来越轻、愈来愈薄。人变老的特点是,过去的事忘不了,眼前的事记不住。我想利用变老的特点去修复残存的记忆,但个人的记忆终究有限。

  景俊儒同学帮我一起建了“益店中学75届四班同学群”,我们费尽周折,只拉进来19个人。很多同学联系不到,而有些同学联系到了却不想入群。既然老了,各随所愿,各取其便。

  俊儒的记性很好,他向我提供了全班同学的名单。刘温安、王宗劳同学则帮我回忆了几位老师的名字。化学老师张秦川,蓝色的衣服洗得有点发白,喜欢戴同样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帽子。语文老师徐科皮肤微黑,略显驼背,谈吐风趣幽默。1974年秋天,他曾带领我们班的同学到印刷厂实习。路上,徐老师讲到他对许多难事的处理经验,微笑着说:“没事不惹事,有事甭怕事。事情既然发生,那就想想该怎么解决,要从容应对,怕事和唉声叹气于事无补。”他说这话时,始终带着微笑,蔑视一切困难的样子。数学老师崔民书个子不高,兼任过我们班的班主任,有时会让我们到他宿舍议事。他的数学教得不错,而且教过我大哥。他说大哥的数学不错,让我向大哥学习。

  虽然已经毕业50年,但看到同学们的名字,我依然能想起大部分人的音容笑貌。那时我们住的是木板大通铺,离地60厘米高,木板很结实。大大的房间内,两排通铺可以睡二三十人,中间有个走道。宿舍是混住的,一半人是二五班的,一半人是我们二四班。二五班有个“大郑”,微胖,个子挺高,他曾夸耀自己因为某事五天五夜未合眼,但照样精力充沛。同宿舍个子最高的是曹志伟,他会打篮球,是宿舍里的“孩子王”,没有人敢“欺负”他。后来他调到体育班,但一直住在我们宿舍。

  我的脑海中还有一些零星的记忆:与班长张常兴一起在食堂前面的大槐树底下吃过饭。常兴稳健,一次回宿舍碰上下大雨,他竟然不急不慌,用从容的步态一直走到宿舍。我还记得当时就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刘发良,对文学同样有兴趣的徐启慧,喜欢打篮球的王朝、李发选,毛笔字写得不错的王宗劳,喜欢写故事的白林林……

  从益中校门口到益店镇上,有段石子路,路两旁有高大的槐树。前几年我回老家,三弟开车来接我,路过益中校门口时,那条老路已不复存在,校门口似乎也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但校园外的白杨树依旧高大挺拔。我本想叫三弟开车进学校看看,但后来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是急着回家,二是怕进去后看到的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怕新的印象覆盖我的宝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