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吕祖堂位于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今芥园道),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最初不过是座私人祠堂,规模不大,延续二百多年。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重建,改为吕祖堂,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八仙”神话中的吕洞宾。吕祖堂在几百年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香火旺盛不断,后逐渐走向衰败。
吕祖堂的最后一位道士名叫李智远,别名李振子、李玉书,生于1894年,从小在吕祖堂中长大。他14岁时到天后宫火神殿学习念经,15岁学道教和道家音乐,善于吹笙、笛,练成了好乐手。33岁到北京白云观受戒,回到天津吕祖堂后成为住持。吕祖堂此时冷冷清清,香火寥寥,他与家人过的是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后来为了躲债,李智远独身一人跑到了东北沈阳,躲在亲戚家。后稍有积蓄便不辞而别,偷着跑回天津。此时他已年过半百,有妻子儿女共六口。万般无奈之下,他借了点钱,在吕祖堂内开个小煤厂,每天与家人一起靠摇煤球维持生活。
天津解放后,吕祖堂已经名存实亡。公私合营时,李智远把煤厂交给了二儿子经营。他在1955年参加了天津火花评剧团的乐队,当伴奏师。1958年,李智远已64岁,因病退休。他退休后也不闲着,在吕祖堂与老伴儿一起糊药盒挣点零钱花。
1985年,天津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建吕祖堂,筹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在腾迁时,李智远非常支持配合,他从出生的吕祖堂搬出后,又回迁到附近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仍然住在居住了90多年的故地,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