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河北公园的学会处改设中华武士会。中华武士会是由一些中国武术家、教育家、政治家自觉建立的。
中华武士会前身为1909年由教育家张恩绶、实业家杜晓峰发起的军人会和1911年由武术家李存义、李瑞东、张占魁发起的武术会。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燕支部响应孙中山提倡的尚武精神,在支部成员叶云表、马凤图的领导下,整合为中华武士会,遂将河北公园学会处(一说在抛球房)租作中华武士会的传习所。据发表于1912年6月6日《大公报》的《中华武士会传习所简章》记载:该传习所由同盟会成员王法勤等77人发起,其学科分为速成科和专修科两种。其中,速成科每日传习2小时,5个月毕业;专修科每日传习2小时,两年毕业。凡在传习所毕业者均可得到中华武士会的徽章。
1912年9月10日《民兴报·武士会成立会纪事》载:“本月初八下午一钟,中国武士会在河北公园开成立大会,观者如堵,到会各会员分班演习刀枪拳棒各技,堪称绝艺,观者莫不鼓掌。内有来宾一人年84岁,演习刀法,脚步手法均皆纯熟,众皆拍掌称奇,遂大众拍照一像以资纪念云。”可见武士会1912年9月8日成立于河北公园。叶云表任第一任会长,冯国璋(直隶都督)任荣誉会长。
中华武士会于同年10月28日,在天津河北公园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秋季大会。这次大会“观者千余人”,来自广东、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武士各献技能。其中“尤以广东卢杰之君舞铁线拳及长杆功夫为纯绝,武清县之太极拳更属文雅”。
中华武士会成立后,要求到中华武士会习武的人越来越多,中华武士会不得不设立分会,同时京津各校纷纷聘请中华武士会成员教授武术。1913年,中华武士会会长叶云表到日本留学,并邀请郝恩光到日本成立了中华武士会东京分会,传授形意拳术。会长叶云表出国后,李存义继任会长。
1918年,中华武士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期。6月1日至30日,召开天津博物院成立展览会,展会设武术馆,展期为两个月。
武术家李星阶、李存义利用展会的机会,召集全国300多位武术家来津表演,进一步扩大了中华武士会的影响。同年秋,沙俄拳师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发起万国赛武大会。天津中华武士会由李存义、张兆东率领成员数十人进京比武,荣获奖牌。由此,中华武士会誉满神州,并有“南有精武会,北有武士会”之说。
1928年12月23日,“河北省国术馆”成立,时任河北省主席商震任馆长。时任中华武士会会长李星阶,接受商震的邀请,担任河北省国术馆教育科主任。至此,中华武士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