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虽未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但作为与王熙凤关系密切的陪房丫头,根据情节需要,她也随着女主人频繁出场。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目录中,平儿的名字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可见这个人物并非无足轻重。
然而,《红楼梦》的读者们对平儿的评论褒贬不一。褒之者赞美她是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完人”,贬之者则认为她待人处事“伪善”,对下人所施的小恩小惠,无非是奴才为主子采取的“以宽济猛”的权宜之计。有的评论还指出,相比红楼诸位奇女子,平儿属平庸之辈。各种说法,都能在《红楼梦》文本中找到依据。
但平儿真的“平庸”吗?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切忌进行简单的道德裁判,即不能用“好人”或“坏人”贴标签。此外,还要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对此,老一辈红学家王昆仑曾指出平儿的尴尬处境:“过于软弱无能,不配做王熙凤的心腹助手;精明强干了,凤姐一天也容她不下。如果平儿是紫鹃那样温和淳厚的好人,在那样一种精强狠辣的主子脚下,简直不能活下去。”这种分析,非常到位。以贾琏之俗、王熙凤之威,平儿能做到周全妥帖,需要一点生存策略方面的智慧。
平儿在事情的处理上,能主持公义,其名谐音“公平”。她既要平衡王熙凤与贾琏的关系,又要协助王熙凤去平衡上下的关系。因此,“平”又可谐音“平衡”。在王熙凤躲在幕后的情况下,平儿需要挡在前面替她出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还可谐音屏风的“屏”。另外,“平”也可以谐音花瓶的“瓶”。作为贾琏的侍妾,因王熙凤的醋妒,平儿被当作“花瓶”摆设,有名无实。曹雪芹为她取名,或有深意存焉。
平儿处世不张扬,正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论:“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她身居权要,做到了心存淳厚,力所能及为周围的人排忧解难。单凭这一点,已颇为难得,如第二十一回的“软语救贾琏”、第五十二回的“情掩虾须镯”等。平儿不矜才、不使气、不恃宠、不市恩、不辞劳怨,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贾府,能与上下和谐相处,可谓深谙中庸之道。
“中庸”不等于平庸,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不极端,这是中庸的精髓。“中”,指中间值,“庸”,指寻常态。“中庸”理念,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有关,靠天吃饭,服从四季循环:冬天冷到极端,春天也就不远了;夏天热到了极端,秋风又起。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已积淀为传统文化,成为国人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
当然,“中庸”并不完美,这种理念会使人左右徘徊,因此实践中需要扬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尤其不能用“中庸之道”对抗探索中的创新突破。但即使在创新突破中,“中庸之道”也能提示人们,要选择可行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