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殷承宗:将《黄河》的旋律和精神传承下去

日期:05-02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在2025天津音乐节开幕式前夕,84岁的殷承宗来到他曾经学习过并多次演出过的天津。在天津音乐学院指导学生排练,来到天津大剧院选琴,一丝不苟地为开幕式音乐会做准备。尽管因摔伤造成暂时的行动不便,殷承宗依旧精神矍铄、兴致满满。舞台上,他的指尖只要一接触琴键,黄河的澎湃和汹涌便奔泻而来。

  1983年,殷承宗成为首个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中国演奏家,被称为“舒伯特和李斯特乐曲的最佳演绎者之一”。而钢琴协奏曲《黄河》,就是由他主导创作,并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将这首中国名曲传到全世界。

  “《黄河》和我一生的经历都有关,当时我们创作这部作品,不是任务,而是自发的,因为我们生长在那个时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谈起《黄河》,殷承宗表示,自己的音乐人生早已无法与《黄河》割离。说到在2025天津音乐节再次演绎这首经典,他看着50年前自己的一段演出视频幽默地说:“虽然现在没有以前帅了,但是每次弹黄河,都有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感悟,艺术是需要沉淀的。”

  除了《黄河》,殷承宗还是钢琴伴唱《红灯记》《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在他的创作下,一批“中国旋律”经由钢琴这一西洋乐器飘香海外,被全世界更多的观众记住。殷承宗说:“创作要有根的,根在哪里呢?在我的戏曲里、在古曲里,在中国文化里。”他因此谈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总有人问我,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弹不好《黄河》?其实这不是因为技术不好,而是因为年轻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够。现在我住回了我的家乡鼓浪屿,会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年轻人如果想学钢琴,想学好《黄河》,我就会开班好好教他们,把这些东西传承下去。”

  再次来到天津演出,殷承宗感受最多的就是亲切、热乎。“70年前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就来天津上过两年学,这里有我的第二母校。我这次特意去了天津音乐学院,和学生们见了面,现在学校条件太好了,我们上学时的那些印记,早已找不到了。”

  五一假期首日,《黄河》的旋律在天津奏响,殷承宗以琴键和音符与天津观众交流,他说:“好的作品根植于人民和生活,镌刻着中国精神,AI取代不了,时间也取代不了。”  记者 王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