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高风险消费最好让子女知晓

日期:04-30
字号:
版面:第22版: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前,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广州市老年人陪伴式消费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51%的受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陪伴缺失。当感到陪伴缺失时,老年人会寻找各种活动消磨时间。

  报告同时发布了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上当受骗的典型案例。为引导广大老年消费者更合理健康地消费,广州市消委会建议立法要求老年人大额消费须子女确认。

  超五成受访老人

  缺陪伴

  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19份,针对的是年龄55周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及其家人。报告中提到,约51%的受访老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陪伴缺失。为排解孤独,他们会参与社区活动,刷短视频,与朋友聚会,参加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课程及旅游。其中,花费最多的前七项分别是:旅游和朋友聚会(各占14%)、饲养宠物和种植花草(各占12%)、刷短视频、做家务活及网上购物(各占11%)。

  为何老人爱去

  养生体验店

  调查还发现,老年人热衷通过“会销”或养生体验店购买保健品,来满足情感及健康需求。报告显示,逾六成购买过保健品的老年消费者中,有62%的受访者是通过保健品推销会(占比30%)或养生体验店(占比32%)购买保健品。

  报告中提到,老年人愿意在保健品推销会(养生体验店)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销售人员经常问候(占比44%),二是提供一对一的保健服务(占比35%),三是销售人员送货上门且陪聊天或做家务(占比35%),这正好填补老年人的陪伴缺失。

  高风险消费

  须子女确认

  报告中还发布了老年人陪伴式消费的典型负面案例。其中,有六旬老人花费133万元,多次购买美容项目。为此,她擅自动用了已故老父亲的抚恤金,直到其他兄弟姐妹前来过问老父亲的抚恤金去向,她才和盘托出。

  报告指出,老年人陪伴式消费更多是为情绪消费。为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建议,立法层面应明确在大额消费、预付式消费、自动续费等高风险领域增设短信、电话或者书面形式通知等确认环节,确保老年人在进行上述消费前得到子女或监护人知情与认可。

  有业内专家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老年人存在以下消费情形的,最好向子女报备,比如消费需要进行银行转账、金额大于5000元的线上转账、消费涉及风险投资、消费金额大于10000元及需要签订合同的消费行为。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