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而反利”,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一则故事。春秋末年,鲁国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作乱,鲁国国君命令封闭城门搜捕阳虎。自感无路可逃的阳虎举剑准备自刎。这时有位守门人劝阻他说:“天下那么大,足以容纳你,何必自杀?我会放你出城去。”并乘混乱之机放阳虎出了城门。阳虎出了城以后又折返回来,举戈刺伤守门人。这让守门人愤怒不已:“我本来就和你非亲非故,为了救你我冒着被处死罪的风险,可你却恩将仇报刺伤我!”然而阳虎并不理会,匆匆逃离而去。
鲁国国君听说阳虎竟然在重重包围下脱身,不由大怒,下令追查责任。经过察看,凡受伤的守门人,会被认定是阻拦阳虎出城的,要重赏;而没有受伤的守门人有故意放走阳虎之嫌,要重罚甚至处死。于是放走阳虎的守门人得以幸免。“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阳虎这看似恩将仇报的伤害,实为虑事深远的报恩之举。
“害而反利”的启示在于,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苦难和折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黑暗,其实是光明呈现的前兆。他人的伤害未必对自己都是消极的,恶意的,也可能是推动我们向前向上的动力。
有部电影《狐狸的故事》,其中一个场面令人颇有感触。一对狐狸夫妻产下数只小狐狸,在精心哺养小狐狸长大至5个月后,狐狸夫妻却突然不近情理起来,对着曾经百般宠爱的小狐狸撕咬怒吼,无情地将它们从家中赶走。狐狸夫妻的这种无情,正是一种“害而反利”深沉的爱。如果面对残酷的竞争环境,不知道适者生存的法则,那么必然会被无情地淘汰。
枣树是一种开花特多却坐果很少的果树,即使栽培管理较好,多数良种产量较高的丰产树,花朵的坐果率也仅有1%~2%。为了让枣树能多坐果,勤劳聪明的人们采取了一种环剥的方法,即在树干中上部环切去一圈树皮后形成断层,截留养分使之直接回流至枣树的上部,使开花的枝条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让枣树可提高30%以上的坐果率。枣树看似受到了伤害,却提高了产量。
伤害,从来不曾缺席。自然界如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十全十美、安逸舒适的人生,真实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身处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的时代,遭遇挫折和伤害会是一种常态,但它们必定是回馈成长的苦口良药。
培根说:“奇迹多是在伤痛中出现的。”“害而反利”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伤害,有时是一种“恶”的善良,它是成长的代价,成功的伤痕。因为希翼完美而求全责备,因为期待更好而声色俱厉,因为寄寓希望而挑剔侮虐。这种伤害,成就着你的勇敢、坚强和从容,也决定着你的格局境界和人生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