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河北磁县贺兰山

日期:04-29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 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岳飞名作《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所写?持“此词非岳飞所写”说的学者,提出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贺兰山”在西北方的西夏境内,与起自东北的女真族金人毫不相干。关于“贺兰山”,《中国地名词典》释曰:“贺兰山,一称阿拉善山。蒙古语贺兰,意即骏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和内蒙古自治区接界处。”其实,“踏破贺兰山缺”,纯属文学虚构,并非实指。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六载:姚嗣宗,字因叔,华阴人,豪放能文章,喜谈兵。尝作诗曰:“踏破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麟。”宋神宗赵顼《祭狄青文赞》云:“狄青乃出,捐躯效力,所向无前,踏贺兰石。”贺兰石就是贺兰山。在北宋诗人笔下,写“贺兰山”自然风物诗文的数量很多。如张耒《送刘季孙守隰州》诗:“君家将军本逢掖,叱咤西摧贺兰石。”周邦彦《薛侯马》诗:“焉知不将万人行,横槊秋风贺兰道。”黄庶《送李室长庆州宁觐》诗:“我生南方长诗书,爱国区区肺如炙。欲于塞外勒姓名,往往夜梦贺兰石。”北宋诗人喜欢以书写贺兰风物表达个人的特殊情志,这与北宋和西夏的冲突当然有一定关系;但就文学传统而言,这种表达英雄精神的“贺兰”,并非实指。

  与宁夏贺兰山同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也有一座贺兰山,原名西山,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在今林峰村南面。据载,宋代道士贺兰栖真曾在西山筑建道观潜心修炼,并接受宋真宗的召见。获此殊荣,名声愈加显赫。地方官员乃仰承“上意”,申报朝廷,将西山更名为贺兰山,将忙牛河易名为贺兰河,附近村落定名为东贺兰村和西贺兰村,并相延至今。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印《磁州志》,其中“磁州境图”就明确标出贺兰山、贺兰河、贺兰村的位置。志文曰:“贺兰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长二十里。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

  磁县为官道要冲,在宋金交战时,磁州一带是黄河北岸的军事要地。抗金名将宗泽曾驻守磁州。贺兰山虽不险峻,却是当时岳飞抗金的主要战场之一。岳飞曾率部多次往返,并在磁县西南驻扎,此地后称为“岳城镇”。后人为纪念抗金英雄,曾修建“岳穆庙”。《磁州志》记载:“岳城在县西南55里。宋建炎初年,岳武穆曾驻兵于此。”村北原有岳飞驻兵的遗址,人称“岳飞寨”。磁县有东候召、西候召、小候召三个村落,均以岳家军曾驻扎于此等候朝廷圣旨而得名。《磁州志》的“磁州境图”也标明了“岳城镇”和“武穆庙”的位置。

  《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句,不仅昭示了岳元帅的战略部署和行军路线,也表明他对磁县贺兰山军事要冲很为熟悉且十分重视。故将《满江红》所指之处定在磁县贺兰山——既有方志记载,又合乎战略方向,在逻辑上,亦顺理成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