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充满天地之间,是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这种气是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这就是孟子所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个人如果有了正气,那么面对外界的诱惑、威胁时,便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从而达到“不动心”的境界。那么如何培养正气呢?
我们培养孩子内心的正气,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要多给孩子讲一些正气的故事和人物,这也是教育的大道。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自然就会用这些正气人物的处世方式来应对。
譬如元代学者许衡,早年逃难经过河阳时,由于天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旁有棵结满果实的梨树,便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动也不动。这时有人便问许衡:“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如果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这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叫“见得思义”。
目前,不少年轻人受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放纵自己的言行。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忽视了对其正气的培养,导致这些“外邪”侵入了他们体内。
《周易》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小的时候,就应在孩子的心中植入正义、大义与仁义,长大之后才可以抵挡邪气、拒绝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