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十年探索“在虚实交错中寻找自我”

日期:04-29
字号:
版面:第13版:文娱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暗厅进入,先锋摇滚乐在封闭空间中震荡,悬挂的镜面将数字动画光影折射得更加异彩纷呈,悬于顶上的画作让人心生探索;再进入明厅,展露出特殊的装裱,仿佛此前种种探索或已从画作中可窥答案——

  近日,这场打破传统策展方式、带来超现实感官风暴的画展,在浙江省杭州市丄美术馆引发关注。画展名为《虚妄寻真》,作者为天津青年画家潘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介绍道,这是自己十年创作生涯第三阶段的艺术呈现,希望通过作品“探索个人与外界的复杂关系,在虚实交错中寻找自我”。

  打破传统的感官体验

  有人觉得仿佛进入了母体,回到人生“初始状态”;有人觉得这个地方很封闭,感到窒息又压抑;有人觉得“环境”很舒适,可以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纷乱芜杂,却感到兴奋……

  这是观众给予潘泽的不同回馈。“从作品本身到整个展览形式,都有一种先锋性和实验性。”潘泽说,这次画展无论是装裱还是展览形式,都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展览。

  装裱摒弃了传统的画框形式,将作品完全裸露在外,没有覆膜,也没有保护措施。作品背面使用玻璃纸,内衬海绵,同时墙体上安置一面镜子,“这样能映射出周边环境、折射周围的光影。”潘泽介绍,观展的观众通过镜面反射,可以拍到自己,也可以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展览分为暗、明两厅,暗厅中的作品悬挂在屋顶上,背面是镜面。画作可旋转,既能欣赏画,又能增强反射效果。

  从暗厅走到明厅的动线设计,也契合主题《虚妄寻真》。潘泽解释,“虚妄”暗指那些并不具有真实性的事物和现象,也用来隐喻非现实的世界和每个人都会经历并直面的一些情绪和欲望;“而‘寻真’,是想让我们在这种欲望、幻想,和某些本不存在的空间里寻找真相、探索真理和直面现实。”

  从暗厅进入时,可见一纸提示:请使用手机闪光灯探寻画作细节。

  这样的观展方式,是否会分散对画作本身的注意力?面对这个问题,潘泽的解释是,这也是一种探索方式,“借用屈原的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在寻找,寻找画里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希望通过这场画展,每个人都能找到本我。”

  艺术创作有阶段性差异

  “寻”的过程,也是潘泽的艺术观:“画随人走,而不是人追画走。创作要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点,甚至可能毫无规律性或存在弊端。”随生命体验蜕变,艺术呈现也必然不同。这次在杭展出的30幅作品,就是潘泽十年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最早《水韵香沁》以花鸟为主,第二个阶段《花言物语》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解构动植物,如今的《虚妄寻真》则转向心理探索。

  “这次绘画,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并没有具体到某一种情感。”在创作过程中,潘泽以梦为线索,醒来后把小稿画出来,“但未必成熟,后来再加上理性技巧的辅助,让画作更加完整。”与此前创作相比,更加“烧脑”。

  在熟宣纸上,潘泽混合水墨、丙烯、色粉,甚至用上油漆笔、高光笔,打破材料与题材的界限;画面中,具象的青蛙、大脑、蝴蝶等元素以隐喻姿态出现,象征心理状态及社会多元议题。“比如温水中的青蛙暗示人群,而《欲望之茧》里破茧的蝴蝶与残留的蚕蛹,表现挣脱欲望时的自我撕裂。”完成一幅画后,他有时会即兴写下超现实主义诗句,作为画作的“意识延伸”。

  潘泽在天津已是颇有名气的青年画家,此前以“超自然主义”创作思路和作品受到业内关注。有评论称他“已经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与风格面貌”。此次携新作在杭开展,其艺术创新的追求和对观众多元感知的重视,获得当地艺术界广泛好评。他也谈到,将来有机会在津策展,展现十年创作的历程。

  记者 单炜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