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全市消费市场活力,构建“大消费”格局,市政府制定了《天津市构建“大消费”格局行动方案》。到2027年底,实现各消费板块协同扩量、提质、增效,全市消费率显著提升。主要消费行业增加值稳定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零售额增速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与GDP增速保持同步,服务零售额增速进入全国前列。
促进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扩大升级类消费供给,培育智能家居、美妆、宠物等新消费增长点,引育文化娱乐、日用品、绿色食品等升级类消费品知名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补贴发放效率,持续推动升级换购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延伸汽车消费链条,拓展汽车后市场消费。
加快发展首发经济,制定首发经济支持政策和首店评价标准,打造首发集聚区和平台,支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支持“到店”与“到家”协同发展,推广即时零售(“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打造“社交+”消费,发展“数字赋能+连锁经营”“一店多能”,提高便民服务项目客流量、平效和场地利用率。推动场景化改造,结合城市更新,推进街区空间与功能业态重塑。引导传统购物中心、百货店、家居市场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文化消费中心转变。打造策展型商业、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空间。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
挖掘本地品牌潜力,聚焦食品美妆、纺织服装等领域推出引领性品牌。鼓励品牌跨领域、跨知识产权(IP)合作推出联名商品、举办跨界活动,打造“城市限定”商品。培育壮大老字号,鼓励津门老字号、“天津礼物”、“津农精品”等打造旗舰店、品牌店、集成店,推出“国潮系列”、“津派系列”文旅纪念品、伴手礼。
促进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建设特色美食集聚区,汇聚餐饮品牌资源,打造高人气美食地标,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大力宣介津派传统餐饮文化,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大力发展街面经济,打造一批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店铺。
围绕“洋楼故事”等特色主题,打造一批“津味”演艺项目,擦亮“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丰富文娱消费场景,开辟演艺新空间,发展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文化新业态。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风景道、森林步道建设,利用城市公园、亲水平台等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发展低空游览、房车营地项目,跨区域开发“轻旅游”“微度假”型自驾游、周末游产品。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发展入境消费,全面提升入境消费综合服务质量,不断丰富邮轮航线和旅游产品,推进游艇登记注册和报备便利化。
建设一批主题体育公园、社区健身园、户外微场地等,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依规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增加体育消费场所,鼓励社会力量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体育消费载体。办好天津马拉松等品牌赛事,积极申办引进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举办标志性高水平赛事。大力推广户外运动,发展徒步、滑板、骑行及帆船帆板等时尚运动,推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发展。
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家居商品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水平,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和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打造“津牌养老”服务品牌,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化养老综合体,发展“冬南夏北”旅居康养服务。
支持老旧小区电梯更新,鼓励居民开展房屋装修和局部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培育住房租赁服务品牌,打造一批标杆企业。提升智慧物业服务能力,推广应用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社区物业新模式。
促进生产性消费提质增效
着力打造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国际船舶租赁中心、国际出口租赁离岸租赁中心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发展绿色能源、车辆、医疗器械、建筑装备等特色租赁业务,打造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
培育网络货运、保税物流、共享物流、无人配送等新业态。实施冷链增值行动,发展肉类、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全品类业务,支持企业开展分割加工、中央厨房等冷链加工业务。
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