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翻到一件旧物,使我更加懂得了父亲。
那年离开家乡,远下江南。我事先已经收到单位的录取通知,只管去报到上班就可以,父亲却很不放心,似乎还有几分警惕,替我做了无微不至的准备。
在应届生就业困难的年代,女儿不用家人操心就找到了工作,父亲自然激动万分。然而,没想到在临行前一天晚上,他居然打起了退堂鼓:“闺女,要不咱不去了吧?”我故作轻蔑地斜睨父亲一眼,撇了撇嘴。
“爸爸也替你骄傲,可是……”父亲犹豫片刻后,才嗫嚅着说出口,“实在太远了。”向来高大的父亲,这个时候突然变成一个怯弱的人。我忍不住咯咯笑起来:“爸爸开什么国际玩笑!”不料我笑着笑着,父亲的眼圈就红了……
次日早晨,父亲又果断地说:“大胆去吧。去了好好干!”态度乐观坚决。他的眼圈红红的,显然一夜没有好好合眼。
他替我把行李一一打点好,最后又从抽屉里取出一样东西,是一整张粉连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百余条乘车路线。
从太原乘坐K374次列车到苏州,沿途有十几个停靠站点,每一个站点的到站时间、开车时间、票价,从该站点继续前行或返程回家的所有换乘列车方案,以及换乘汽车的路线、票价,一一写得清清楚楚。
站点名称用红色圆珠笔写,火车路线是蓝色,汽车路线是黑色。在粉连纸的右下角,剩余一小块空间,用更小的字写着亲戚、邻居和他的好朋友中,所有安装了电话的人的电话号码。
“万一走不成就原路返回,先考虑换火车,实在不行再去找汽车站。”“万一家里电话打不通,优先打邻居家的,保证爸爸最快接到消息。”“万一找不到公用电话,就到正规单位求人家借用一下。”“万一……”父亲这天早上仿佛说了千千万万个“万一”,我却心不在焉,一个也听不进去。
时隔多年,我在整理与父亲生前的书信时,无意中再次打开了它,才仔细看了这张粉连纸上的内容。
我再回想父亲那些个絮絮叨叨的“万一”,条条清晰,句句抓心。我又想起那天早上父亲的眼里布满了血丝,被他一脸轻松的笑容遮掩着。母亲悄悄告诉我他彻夜未睡,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就是为了这张路线图吧?他熬了整整一个通宵。他血红的眼睛里不仅浓缩了那一大张粉连纸上的数字、箭头和文字,还凝入多少担心和忧虑啊!
尽管天长日久,这些饱满的字迹早已洇进了薄薄的泛黄的纸纹,但错综复杂的路线图看着看着就变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红血丝,它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生活中,不知什么时候我也渐渐养成了未雨绸缪的习惯。但这不是我的习惯,是父亲的心血。
这些年,我虽然一直走在远行的路上,时间却总是沿着这张路线图不由得返回家乡,带我重新去理解一位父亲。
魏丽饶(摘自《昆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