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关于性别的谎言,年轻人一般称之为“刻板印象”,老年人一般称之为“男女有别”。
比如家长鼓励女孩子学文,因为“女孩子感性”;鼓励男孩子学理,因为“男孩子理性”。孩子若是真奉若圭臬,等到学成就业时,女性就会发现文科工作可替代性往往很强,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可转化的收益远远不如理科;男性选择理科专业,在择业时看似有更广的选择面和更高的起薪待遇,但进入一般性岗位、从事日常工作后又往往受困于单调重复、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内容。无论什么性别的年轻人,最需要的不是在两条路中选一条走下去,而是找到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获得更多的趣味与更好的发展。
职业生活是一方面,家庭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更常见。老年女性以为女人必须是贤妻良母,忙了一辈子家务,突然发现儿媳、孙媳甩手不干了,自己到老还得伺候年轻人吃饭;老年男性以为男人就应该是如山严父,生怕沾上一丝一毫幼稚、女性化的事物,到老才发现,孩子的零食最可口,家中女性成员所选择日用品最能提升生活品质,反而是那些被认为具备男性气质的商品和服务都缺乏对消费者的细致关爱。
迷信性别骗局的亏,可能一吃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