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由笔到瓷文人咏

日期:02-25
字号:
版面:第14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星期文库
兔年侃兔之六

由笔到瓷文人咏

瑶 华

  上古传说,“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初造书契”。《淮南子》记载:“昔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人解释:“鬼恐为书所劾,故哭而悲之。”但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里的“鬼”可能是“兔”之讹:“兔恐见取毛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

  兔毛是古人做笔的重要原材料,《西京杂记》著:“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兔毫”在古诗文中往往是毛笔的代称:“才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莫道去非诗破的,兔毫那解写花真”。相传,秦朝大将蒙恬曾在中山猎兔,“拔其毫以制笔”。“中山”一般认为是今河北定州一带的中山国,后为赵国所灭,地多平原,草茂兔肥。“书圣”王羲之著有《笔经》,也认为最好的制笔兔毫来自赵地:“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诸郡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

  韩愈以毛笔拟人为主角的小品文《毛颖传》里,却认为“中山”在南方,“蒙将军恬伐楚,次中山……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毫。”隶属楚国的“中山”地处宣州,又名独山。在唐代,宣城一地是重要的毛笔产地,出产的上等兔毫“紫毫”是皇家贡品,“宣城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次毫六两,劲健无以过也”(《北户录》)。白居易在诗中写道:“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北宋以后,湖州一带用羊毫、兔毫混合做成“兼毫”,用它制作的湖笔更受欢迎,逐渐取代了成本较高的宣笔。

  “兔毫”在宋代,又多了一重新的含义。宋人爱好“斗茶”,将团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用少量沸水调匀成膏状,边注入沸水边用茶筅击拂,让茶汤表面浮起白沫,“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为了尽可能地凸显茶色,深色茶具更受欢迎,能够和白色茶汤形成鲜明反差。

  蔡襄在《茶录》中总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据蔡襄的侄子蔡绦所述,蔡襄珍爱的兔毫盏十分精致,“兔毫四散其中,凝然作双蛱蝶状,熟视若舞动”。这种黑色有白纹的“兔毫盏”主要来自福建建阳的“建窑”,因瓷土中含铁元素,高温作用下氧化铁发生晶化,在瓷釉表面析出,烧成的黑釉面上自然呈现形如兔毫的银白色细密条纹。宋徽宗赞誉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由于“御前赐茶,皆用建盏”,兔毫盏风靡一时,宋人写茶的诗词中,对兔毫盏也多有歌咏,如苏轼写道:“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杨万里诗中形容:“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