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考物理的同学来说,备考冲刺阶段的高效复习是提升成绩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天津物理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将知识联系实际的科学分析能力。据此我向选考物理的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首先补足、夯实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如物理概念和规律、基础模型和典型情境。有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总是难以将题目给出的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这很可能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含糊不清。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在加强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最好的办法是在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因为教材对知识内容的解释是最权威、最精准且最便于理解的。通过回归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再加入难度适中的题目进行基础知识的夯实,才能实现高效复习;切忌跳过教材、急功近利而深陷题海。
二、勤于总结、形成体系
有些同学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思维的起点,究其根源在于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典型分析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遇到这种情况时,有的同学可能会采取硬背典型题目或者大量做同类题目的办法,但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情境和典型方法可谓种类繁多,如果大脑中的这些物理情境和典型方法都是孤立的、分散的,那么在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淆或遗忘的现象。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将物理情境和典型方法进行联系形成模块体系,有效减少知识体系的分散程度,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做题效果。以下两种情形适用模块化学习。
(1)将不同情境但方法相近的模块进行联系,例如 “平抛运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情境中位移、速度、夹角等问题的分析方法高度一致,可以进行合并理解和记忆,形成模块体系。
(2)将同一情境但方法不同的模块进行联系,例如传送带情境下的动力学问题和能量转化问题进行合并形成模块体系。
三、重视实验、归类方法
实验是高考物理重点考查的内容,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有些同学在高一高二期间对实验重视不足,甚至没有认真地做过实验,导致对实验的认知仅限于考试或练习的题目中,没有实际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对此我给大家提出以下两点复习建议。
(1)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将教材中的分组实验重新动手做一遍,这样可以将实验中如“关键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分析”等看似抽象的要点变得具体和直观。比如同学如果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并进行数据处理,就能更好地掌握该实验中伏安特性曲线斜率过小的问题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2)建议注重方法的归类。以实验中的图像问题为例,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和“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两个实验的图像进行分析类比,可以发现两个实验图线表明的都是测量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列出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式并与理论式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图像误差的原因,再遇到此类图像处理的问题时,便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四、适应紧张、提升状态
现阶段,拥有良好考试状态的关键在于同学们是否能够适应考试时的紧张感。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两点建议。
(1)限定做题时间。很多同学考试时题目做不完,究其原因除了题目的难度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能控制好做题时间。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做练习时养成控制做题时间的习惯,建议同学们每次做题前根据作业数量和难度预设时间并严格执行,精确到每一道题。
(2)提升读题效率。物理题目中经常包含大量前沿科技信息,想要又快又准地读懂这些信息并找到解题要点,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就加强读题练习。以计算题为例,建议第一遍读题细读,对每一个关键信息点进行标记,了解大概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第二遍读题精读,找出第一遍读题时遗漏的细节,同时更加清晰地明白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
(黄炜,天津市南开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3届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曾获“全国30节物理创新示范课”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