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是天津市著名历史文化名人,因《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而名闻天下,也使窦燕山成了天津历史上一张分量很重的名片,是中华民族一位响当当的高义之士。
窦燕山,正名窦禹钧,因生于小燕山,人们尊称他为燕山;又因他是同辈弟兄间大排行老十,故另名窦十郎。残唐五代时后周渔阳人,即现在的蓟州区西龙虎峪镇龙前村人,生于唐咸通十三年(872),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去世,享年82岁,曾任后周右谏议大夫。窦燕山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是中国历史上志愿者的鼻祖。
了解窦燕山人生心路历程的转化演变,我们先从窦燕山的祖父讲起。
窦燕山的祖父是窦逊。康熙二十年(1681)《玉田县志》载,窦逊,唐时玉田县令,“爱养百姓,不啻哺婴”。可见他祖父在玉田县为官多年,爱民如子,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窦燕山父亲窦思恭,曾在玉田县城经商,掌管多家商号,坚持货真价实,凡远近客人都童叟无欺、热情招待。窦思恭在玉田边经商边忙里偷闲研读兵法,后任妫州(今河北怀来县、涿鹿一带)统兵司马(魏晋至宋代,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
窦思恭对国家忠贞无二,对朋友情深义重,在需要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时,挺身而出,成仁取义。有一年,他休假回到玉田县城,本想看一看在当地经商时的故地,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却意外遇到一伙土匪抢劫民财。为了保护百姓,他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在与土匪的战斗中牺牲。此时的窦禹钧不到三十岁。
窦思恭在玉田县城经商期间,传承了其父窦逊在当地初创的“义”风,这次在玉田县城舍生为民,使玉田县内窦家的高义名声更加叫响。思恭夫人南阳宗氏,被追封本望县太君。
后来,窦禹钧也曾因拾到重金还给失主,而在玉田县赢得了好名声。窦禹钧祖孙三代在玉田县都留下了窦家“高义”的好声誉,使玉田人对蓟州有着特殊的好感。
据康熙二十年(1681)《玉田县志·玉田县儒学记》载,“玉田,古无终子国也,风气攸钟,英才辈出,如阳雍伯之种玉,窦禹钧之教子,藉藉有声于汉宋间。”可见窦禹钧一家在玉田县声望之高远。由于有窦禹钧家族三代人在玉田生活工作的经历,当地人理所当然地将窦禹钧看作玉田人了。在现代与蓟州为邻的六个区县中,历史上与蓟州在文化、人文、经济等多方面的联系中,玉田是最为紧密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