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可称“挑帘红”,4岁时其在上海大世界就以“小怪物”名震上海滩。1936年闯天津,小梨园前无古人地打出霓虹灯“金嗓歌王”,享誉京津。
1914年生人的骆玉笙,在填写的各种履历表中,籍贯都写“天津”。事实上,她不仅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姓什么,不知道生身父母是谁。出生刚六个月时,因家庭无钱抚养,她被卖到了骆家。养父骆采武,天津人,以变戏法、演双簧为生。养母是骆门冷氏,镇江人,也是贫苦妇女;曾被拐卖入娼窑,后自赎自身,跟了无钱娶妻的骆采武。骆采武有能耐,在上海大世界变中国传统戏法,巧变活人,一抖“挖褡”(变戏法时用来蒙盖的那条夹被式的方形道具) ,将4岁的骆玉笙变了出来,接着让她在胡琴伴奏之下,唱一段京剧二黄。台下掌声不绝,大把的洋钱、银角子和铜板往台上扔。即便这样,她回去也要挨养母的打,为什么?因为4岁的骆玉笙只认铜子,却不去捡洋钱、角票,浑然不知家中等钱吃饭。
5岁那年,她散戏去锅炉房站凳子上舀热水,接着还要从水缸弄凉水续上,结果她一弯腰掉进了水缸,直到有人发现才把她救出来。即便这样,养母还是因为骆玉笙把演出服弄湿又打了她一顿。有人看骆玉笙的养父赚钱了,就说他是共产党,把他抓走,直到落得个倾家荡产,才被放回来。后来骆玉笙唱红了上海、南京、汉口,可回到家,总是看到养母将“捧角的”——大小官僚恶棍请到家来,或躺在烟榻上,或打麻将……骆玉笙的姊妹中有的不堪凌辱,便投河跳井了。骆玉笙的师父韩永禄于是带她闯济南。1936年7月,骆玉笙来津,师父韩永禄给大混混陈友发送礼,在陈操控的戏院演唱。骆玉笙唱红了,但仍受各方盘剥控制。逢年过节,她在街上有时会被混混儿拦住,“小老板,快过节了,给几块吧!”不给不行,给少了也找你麻烦。一次,一个有日寇撑腰的报馆办堂会,骆玉笙未能早到请安,结果被当场喝问“你会唱多少段儿”,她说“五十多段”,结果,对方强逼着她把所有唱段都唱一遍。她不得已含着眼泪唱,幸亏有人出面调解才最终了事。骆玉笙红起来后,混混儿、汉奸常胁迫她去大观园、庆云、燕乐几个戏院来回赶场,最多一天演过9场,有的还不给钱。没办法,她在1948年又回到上海,但演出所挣的金圆券甚至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天津解放后,军管会派她的弦师钟吉瑞到上海,将生活拮据的她接回天津。
再次回到津门的骆玉笙积极追求进步,咱下篇讲她与小岚云抢“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