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安徽阜阳一男子发布的视频。视频中,阜阳颍上县民政局内仅有两对新人结婚,而离婚队伍却排到了民政局门外。虽然颍上县民政局随后对外发布了声明,称短视频内容为谣言。但是,年后扎堆离婚的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
离婚人数并未陡增
年后出现离婚高峰期是否真实?浙江杭州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接线员表示:“虽然还没有近期详细统计数据,但年后无论办理离婚还是结婚的数量,一般都会有所上升。”该接线员解释,这是因为过年期间民政局不办理业务,因此导致结婚和离婚申请积压。这是正常现象,结婚和离婚人数并没有陡增,依旧处于平稳期。针对此事,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和平区等多个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节后办理离婚的人没有明显增多。
有人选择吃完年夜饭再离
尽管,选择年后离婚并非真的形成潮流,但在年后办离婚的队伍里,一些人坦言,之所以预约年后离婚,就是为了和孩子、两边父母吃顿年夜饭,不留遗憾。
1月31日下午,39岁的梁女士在江苏无锡办理了离婚手续。结婚近10年的梁女士和前夫育有一个女儿,“虽然孩子只有6岁,但她已经知道离婚的意义,表现得很难过”。尽管孩子最终由梁女士抚养,但女儿对爸爸的不舍她也看在眼里。为了弥补孩子的这份缺失以及向两边父母当面解释,梁女士最终与前夫商定,将离婚日子选在年后。
过年期间,梁女士和丈夫带着女儿在婆家和娘家分别吃了团年饭,并向两边的父母表达了感谢。在梁女士看来:“我们夫妻走向离婚并没有深仇大恨,只是观念不和。”而这最后的团年饭,也是梁女士不愿为自己和家人留下遗憾。
回谁家、谁做家务成导火索
“实际上,过年期间就咨询离婚、年后办理离婚的人的确会有所增加。”一家婚姻挽救和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黄先生称,在公司成立的近3年里,每年岁末年初,都是公司业务量较大的时候。“过年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涉及在谁家过年、怎样分担春节期间的家务等等,都能成为婚姻走向破裂的推手。”
黄先生的记忆里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男子因老家习俗,多次带妻子回婆家过年,妻子到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此外,过年期间家宴也都由妻子和婆婆负责,长期下来,妻子有了怨言,甚至有了离婚想法。在黄先生的劝和下,该男子的婚姻最终没有破裂。
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9年,我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陡然上升,离婚登记对数在此期间翻了近4倍。2019年,离婚登记达470.06万对,全国粗离婚率升至3.36‰。2020年,离婚登记降至433.9万对,粗离婚率降至3.09‰;2021年则降至283.93万对,粗离婚率下降到2.01‰。
(摘自《成都商报·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