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刘墉破计之策
刘墉要当着两位王爷的面清点送来的银子。这一数不要紧,真多出一万两。
刘墉说:“我明白了,这是二位王爷赏给我的,这要不数,不就‘肉埋饭里’了吗?我这里谢二位王爷。”
“打住!先甭谢,我们没给你银子。”
“那我刘墉也收下了。这可能是大银子生小银子,三万两生出一万两来。您二位回去向皇上交旨吧!”
“这可不行!你得跟着我们一起面君。”
“我已成一介草民,面君有诸多不便。”
“别来这一套。你都跟皇上论‘哥们儿’了,还有所不便?多出这一万两,我们能跟皇上说‘这是大银子生小银子’吗……”
结果,三人一起面见乾隆。乾隆一看,来了仨人,于是先问二位王爷:“刘墉干什么来了?”
刘墉却抢先反问道:“啊!我想问问万岁,您赏我多少银子?”
“赏你多少?朕赏给你三万两。”
“二位王爷可以作证,他们给我送去的是四万两。”
乾隆也糊涂了,不得已,宣和珅。
乾隆问:“和珅,朕让你提三万两银子给二位王爷,为何多出一万两?”
和珅一听,坏了,要露馅儿,他赶紧编:“奴才回皇上!这是……他……怎么多出一万……”
“朕问你呢?”
“他……他是这么回事……奴才与刘墉相处多年,实在不舍,所以,我又从家里拿了一万两,表示表示。”
乾隆马上明白了。他想起和珅说“不充军,我有办法……”这番话,然后要求由他从库里领银子,再由他交给二位王爷。“这是想陷害栽赃刘墉,我还不能将此事说穿,终究和珅是为我好”,乾隆打定了主意。
乾隆又问二位王爷:“那一万两银子呢?”
“回万岁!刘墉将这多出来的一万两银子和您赏给他的三万两银子,全以圣上的名义,捐给了盘谷寺。”
“啊!捐赠盘谷寺?”
乾隆听后,眼泪差点流出来。为什么?这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乾隆的爷爷康熙与盘谷寺主持智朴交往甚密。智朴是一代诗僧,与康熙互相唱和,留下许多著名诗篇。“朕将刘墉免掉,他却将朕赏的银两用来怀念爷爷康熙,做得比朕这个孙子都好,朕反倒成‘装孙子’了”。乾隆心想:“这样忠于大清的为官者,朕为什么因为面子就把他免了呢?这是朕的肚量不够啊!”
二是,智朴奉康熙御旨,苦熬9个寒冬酷暑完成钦定《盘山志》的写作,刘墉以乾隆的名义将钱捐给盘古寺,“众人定会称朕‘皇恩浩荡’,但这是被免职之官替朕做的啊!”
刘墉这一招,让乾隆后悔莫及。下篇咱讲刘墉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