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大块的白豆腐,卖豆腐的来喽!”随着一声吆喝,一位高高大大、笑容可掬的卖豆腐的人,挑着一个木头筲,来到西楼学堂路。他那豆腐在水筲里泡着,层层地摞着、挤压着,却软而不塌,松而不散。
这豆腐是用盐卤水点的。卤水点豆腐,其为凝固剂。当豆浆烧开,落下滚儿去,做豆腐的左手执一小壶,内中是沏开的盐卤,转圈儿往豆浆中淋卤,右手用勺上下左右地翻,这叫翻勺。点卤是技术活,全凭经验,要一气呵成。点好了卤,豆浆中就有了絮状物(即北方所称豆腐脑儿、南方所谓豆花),停止翻勺后,稍等片刻,用大勺将豆腐脑儿舀到一个木框中,裹上布袋,上板子,用石块压出水分,白豆腐即制作完成。
怀念西楼学堂路上,每到夕阳西下,一片市景之声。卖大块白豆腐的人几乎天天到学堂路来,人们都纷纷来买,工夫不大就销售一空。顾客的“舌尖”说明一切,豆腐吃着好,才能赢得主顾。小买卖人对自己的产品,不敢有丝毫怠慢,选豆子要一个个上手择,点卤更是如履薄冰。
有人说,卖豆腐是水中求财,利大而易。但老话说:“世上三种苦,打铁、窖冰、磨豆腐。”内中苦楚,非常人可理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