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写作非常认真,他认为,写文章不是小事,要慎重对待。叶圣陶曾与他同居一室,见过他写作时的状态,曾说朱自清作文极为用心,下笔不怎么快,不稳妥的意见绝不乱写,总是不惮劳烦地翻检有关资料。
朱自清写完《别》,把初稿放置了几个月。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取出来看一遍,做一些改动。作品定稿后,他刚将稿子寄出,忽然想到其中可能有一个错字,连忙到邮局追回了那篇稿。有人问他何必如此认真,朱自清回答道:“怕逢着别人的指摘。”
1927年,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写有这样一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个叫陈少白的读者写信给他,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问了好几个人,都说陈少白的话不错。最后他写信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刘先生查阅有关昆虫的著作,找出了一小段文字,大意是:平常夜晚,蝉是不叫的,但在月夜,却能听见它们叫。为了彻底弄清这个疑问,朱自清就留心观察。不久,他竟然两次在月夜听到了蝉的叫声。1948年,朱自清专门写了《关于“月夜蝉声”》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慨。
为了一句话,竟然探究了20年。朱自清的这种“求真”精神,确实让人敬佩不已。
王剑(摘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