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占用绿地种菜,法庭上门调解,“小菜地”变身“大花园”;游玩过程中遇纠纷,旅游巡回法庭开到景点,就地化解矛盾……记者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中新生态城环境资源中心法庭紧跟时代需求,将法官办案与社会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拓展了人民法庭参与社区矛盾化解和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耐心解决社区“老大难”
生态城某物业项目是一个全别墅小区,小区绿地有个拖了3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一名业主种菜兴致高,不仅将菜种满了自家院子,还种到了公共绿地上。物业多次上门劝说,业主拒不配合且情绪激动,公共绿地被侵占长达3年都没有得到解决。
生态城环资法庭积极打造调解团队、创新调解方法,在法官的指导下形成调解方案。调解员与业主耐心沟通,面对面谈心、释法、疏导,最终业主认识到小区环境不能被自己的“小菜地”破坏了,主动提出铲除菜地,恢复公共绿地。随后,物业工作人员在绿地上栽种了颜色各异的月季花,这名业主则成了打理月季花的义务园丁。
近年来,小区公共绿化用地被占成了治理难题。在该案调解过程中,法庭采用“指导法官+特邀调解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化解矛盾纠纷时解法结、解心结,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巡回法庭景区现场断案
生态城宜居、宜游、宜业,每逢假期,都会迎来旅游旺季,而与之相伴的是涉游纠纷也会时常发生。
一名游客在方特城堡体验项目时受伤,与方特沟通赔偿事宜未果,遂将其起诉。法庭立案后,考虑到方特公司已投保公众责任险,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减少追偿环节、加快赔偿速度,故将保险公司追加为案件被告,省去了景区再次理赔的程序。旅游巡回法庭经审理,最终判决原告自身承担40%责任,被告承担60%责任,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并及时履行。该案在景区内审理,仅用1个多小时就为当事人化解了纠纷。
为服务天津中新生态城全域旅游开发,生态城环资法庭将旅游巡回法庭开到景区景点,就地化解旅游过程中的侵权纠纷,现场解答游客的法律疑惑,进一步提高游客的维权意识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旅游巡回法庭还建立了案件回访制度,在提升游客规范游玩意识的同时,帮助旅游企业增强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实现涉游纠纷案件的诉源治理。
推动普法方式转型升级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司法生态修复和示范教育基地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基地位于生态城环资法庭辖区范围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在规划建设中全面凸显生态法治元素,设置法宣剧场、法治文化长廊、宣誓广场、法治展览馆等功能单元,在展现基地生态教育属性的同时,赋予其法治科普功能。基地设计遵循生态、绿色、和平、安静的理念,以下沉式阳光草坪为核心,打造环形游园景观路线。
这座合力共建的“法治公园”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滨海新区法院(自贸法院)务实推动环境资源协作共治工作格局的创新举措,充分宣传绿色法治理念,将普法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等新方式进行转化,努力形成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