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南宋宰辅晏敦复,有一次为一同朝仕宦作墓志铭,做完了拿给词家朱敦儒过目,朱敦儒阅后道:“甚妙,但似欠四字,然不敢以告。”晏敦复苦苦相求,朱敦儒才指着文章里的一句“有文集十卷”说:“此处欠。”晏敦复问:“欠甚么呢?”朱敦儒道:“欠‘不行于世’四字。”晏敦复明白了,他却没有依照朱敦儒的意见修改,只是遵其意,添了“藏于家”三个字。
朱敦儒改晏敦复的文章,是“修辞立其诚”的用意。即使死者为大,也不应当过分称许。有文集十卷虽说是“立言”了,不过,既然未获刊行,便不可借模糊之语谬赞。十卷文集之不得行于世,表示此人的文章尚未获公认,这就涉及作墓志者一言褒贬的文德。晏敦复大约还是不忍道破,遂宛转以“藏于家”来取代“不行于世”。这样修改虽不失实,却还是为了保全亡者的颜面。
“修辞立其诚”,古人的要求是至诚、至真、至善。按这标准,说说容易,真要做到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