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是高考前第一次正式的模拟演练,同学们应该在这一次演练中发现问题,积极调整,收获经验,校准复习方向,却不要被它打乱高考复习的节奏。那么到一模考试前,同学们在数学学科上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复习、取得哪些收获呢?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要认真梳理基本问题。看到“基本”,同学们会联想到“简单”,但这里谈到的“基本”并不代表“简单”,而是指在课标要求下高考生应该理解与掌握的最根本问题,不管你的志向是突破100分还是挑战140分,都要首先确保对基本问题的牢牢把握。基本问题包含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
第一,基本概念
在复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将关注点都投入到题目上,做题固然很重要,但基本概念同样不容忽视。这里强调基本概念并不意味着高考会考查某一个定义或定理的“默写”,而是深度的运用。你是否有时会搞不清楚为什么某一个解答题一定要写某一步骤才能得到相应的步骤分?这背后很有可能就与某一个基本概念有关,比如立体几何的证明中,为什么有时一定要交代“线在面内”?有时就不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把那些判定与性质定理都搞清楚。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怕花时间搞清楚基本概念,这是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好事;反之,单纯盲目地刷题才是低效徒劳的事。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在一些复杂的导数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完成的自变量大小关系与相应函数值大小关系等价转换的问题,这背后考查的是什么?就是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当你能够发现并理解到这一层面,就会对一些不等式的证明或推导有更加明确且准确的方向把握。
第二,基本方法
举一个例子,函数的零点问题,这是我们天津卷中常出现在选填压轴题位置的考题,是难题,且有时很灵活,但这灵活的背后是有明确方法的,那就是“函数的零点”“方程的解”与“函数图象间交点”这几个概念的互相转化,如果按照题目描述的方式不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那就做转化,比如把某一个函数的零点问题转化到另外两个函数交点的情况,看看是否就可以解决了?或者题目中原本该出某两个函数交点的问题,但我们可能还有机会把它们调整到另外两个新的函数的交点问题,可能就获得了更简单的解决方法。
再举一个例子,平面向量。我曾见到有学生只用“坐标法”一种方法,任何问题都以坐标的方式去解决,而不在意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基底法”,甚至见到有用“坐标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选择跳过。在复习时,教材中涉及的所有需要掌握的方法都不能忽视甚至主观放过,多掌握一种基本方法,就能够减轻同学们在考场上的负担。
另外,掌握基本方法并不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而是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武器库”中应对不同问题的方法都有哪些,如应对基本不等式有哪些方法?应对数列求和有哪些方法?当面对这些问题时,都能如数家珍地列出明确的方法,你才能够在考场上从容面对。
第三,基本思想
方法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而言的,而思想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很多问题都有这一思想在其中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做与函数相关的所有问题,当在代数上没有好的思路时,就应该想一想“形”,是否在图形上会有新的突破?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我们不断主动去体会,是从哪里进行了数形转化,为什么在那里进行了数形转化,多去体会这些思维上的细节,思想便会逐渐形成。
再比如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可能是很多同学不喜欢的,但它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很多问题包含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可以分类讨论,就能够把一个凌乱的问题分散为多个明确的问题,尽管我们需要处理的情况多了,但每一个情况的复杂程度却得到了降低,使得我们解题时能够有真正的进展。同学们要克服对分类讨论的抵触心理,首先便要真正体会它的好处。
(韩天璞,天津市南开中学数学教师,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长,2022届高三数学备课组长;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