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上映的《廊桥遗梦》引发轰动,一对中年人的爱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农妇弗兰西斯卡的丈夫理查德带着孩子们外出观看展览。为拍廊桥而来的《国家地理》杂志社记者罗伯特,恰巧遇见了弗兰西斯卡,并请她当向导。罗伯特有思想,有见地,还有敏锐的观察力。两人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艺术的热爱。短短四天时间,他们经历了天上人间的急剧变幻,从热恋到永别。
影片动人之处在于刻画了一对志趣相同的灵魂伴侣。人是生而孤独的,想找到这样的伴侣几乎不可能。但弗兰西斯卡和罗伯特找到了彼此,弗兰西斯卡知性优雅,罗伯特刚毅俊朗,二人柔情缱绻,他们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有共同的对鲜活生命力的追求,都讨厌一成不变,向往自由。他们爱同样的音乐,都喜欢叶芝的诗,他们的灵魂能产生共鸣,这样的默契可遇不可求,道出多少人的心声!
影片深刻之处在于揭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弗兰西斯卡和罗伯特笃定: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两人挣扎在情爱与理智的边缘。影片将二人那种生离死别的苦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弗兰西斯卡对去与留的挣扎,罗伯特对放弃与成全的挣扎——人本性都是最爱自己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多么严峻的人性考验,多么艰难的人生抉择。弗兰西斯卡一方面沉迷于罗伯特带给自己的热恋感觉,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忍受家庭中为人妻为人母之身份的折磨;一方面认为跟罗伯特走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认为牺牲别人、满足自己是不道德的。相伴还是放手,让人肝肠寸断,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弗兰西斯卡和罗伯特真心相爱,却理智分手。影片为观众展现了中年人的情感世界。谁说恋爱只属于青年,中年人的情感一旦爆发,一样感天动地!但中年人在处理爱情与婚姻时,较之年轻人,显得理智、稳重,表现出担当、责任与义务,而不是为爱情不顾一切。影片在激情与理智的剧烈碰撞中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思考:在经济腾飞的时代,要保持清醒与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