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中有个有趣的词叫“熬鳔”,单从字面看,很难理解其含义。想要弄明白“熬鳔”当嘛讲,咱们还要先从这个“鳔”说起。“熬鳔”之“鳔”说的是鳔胶,早在唐代,云中鹿胶、东阿牛胶、吴中鳔胶便并称三大名胶。那个时代,制造不出什么化工产品,各种胶全部取自天然,鹿胶是用麋角、鹿角熬制而成;牛胶是用牛皮熬制而成;而鳔胶则是用鱼鳔熬制而成。
鳔胶其实就是用鱼的动物蛋白制成的胶粘剂,它粘接力强,色淡透明,从前的木器行业基本都使用这种胶粘接器物,古代画家也喜欢使用这种胶调制颜料。鳔胶主要产地在沿海地区,原因很简单,制作鳔胶主要采用海鱼的鱼鳔,因为相较于淡水鱼,海鱼鱼鳔所含胶原蛋白更为丰富。
鳔胶使用效果好,但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时间长,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鱼鳔中的胶原蛋白全部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起到黏结作用。这漫长的加工过程,主要就是“熬”,要说这“熬”的工夫不到,鳔胶的质量可就保证不了了。所以,风趣幽默的老天津卫就用“熬鳔”来形容某人对一件事的专注和投入。“熬鳔”本是个动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形容词,使用起来形象生动,而且无须过多解释,知晓“熬鳔”原意的人便瞬间领会,且忍俊不禁。但是,“熬鳔”一词也不全是褒奖,有时也用来告诫某人不要太执着于某事,或沉湎于某种癖好。比如,“成天看你怪累的,有那工夫干点正事,别总跟那点破东西熬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