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大学是人生奋斗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够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求学已是缘分,而毕业后还能够继续留下来工作生活,将亲近和热爱进行到底,更是人生的巨大幸运。
扬帆起航,这是争分夺秒的活力春天;乘势而上,这是昂扬奋发的行进天津。本报今起策划推出“我的大学我的城”专栏报道,聚焦在天津求学后工作、创业、生活在这座城市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讲述他们与这座城市彼此欣赏、共同成就的故事,敬请关注。
16岁初次到天津,利用暑期和哥哥一起跑业务;1991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分配工作的机会,立志从商;2021年就任天津浙江商会会长;2022年当选新成立的天津异地省级商会首任联盟主席……从青涩少年到鬓发染霜,35年间,陶开坤与天津这座城市紧紧相连。“虽然乡音未改,但我已是一名‘老天津人’。对这座教育我、给我提供优渥创业土壤的城市,我怀揣着深深的感激。如今,服务好广大天津浙商,为天津发展多作贡献,我义不容辞,更倍感荣幸。”陶开坤说。
浙商基因 求学崭露头角
1983年,16岁的陶开坤初中毕业,那年暑假,他跟随哥哥来到天津。他清楚地记得,和哥哥接的第一笔业务是数额3000多元的文体用品。从那时起,他从哥哥那里慢慢学到了经商的经验。就读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后,其“浙商基因”逐渐显现出来。“我发现学校食堂的饭票都是用纸做的,没用几回就皱巴巴的。我就想到用塑料做饭票,更方便保存。”学校采纳了陶开坤这个想法,将大学食堂的纸质饭票废除,改用塑料饭票,并把印制任务交给了他。塑料饭票成功推行后,陶开坤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大学毕业时,陶开坤本可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然而他依然选择了从商,“南开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广阔平台和锻炼机会,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肯定,也让我坚定了从商的想法。”1997年,具有拓荒精神的陶开坤事业迎来转型期,他重操大学时的印刷“旧业”,承包了一家连年亏损的国营印刷厂,又接手了一家面临倒闭的不干胶印刷厂。“当时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技术落后。接手后,我聘请了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投入先进设备、注入流动资金,公司很快有了起色。”在大学期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让陶开坤的陶陶印刷短短5年时间便跻身天津印刷行业民营企业前五强,并成为天津最早配套于三星、摩托罗拉、富士康、松下、大宇、LG、现代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印刷企业。
商海浮沉多年,能站定脚跟,迈开事业的大步伐,陶开坤觉得这都得益于天津这座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他愿意竭尽所能,回报这座为他提供了丰厚土壤和丰沛养分的城市。
履职商会 服务广大浙商
2021年,陶开坤当选天津浙江商会会长。他说:“来天津求学,在天津创业,天津成就了我,我希望用我的力量助力这座城市发展,挑起这份重担,服务好广大浙商。”
上任伊始,受疫情影响,餐饮企业纷纷关门,个别民营企业家甚至选择了离开。“商会上联政府,下接企业,发挥桥梁、纽带和智囊作用,是天津浙商的‘娘家’、政府的助手。”陶开坤认为,凝聚力是一个商会的核心。他身先士卒捐赠抗疫物资,分门别类将商会企业家聚集到一起,为大家想办法、找出路,“我始终认为,疫情只是暂时的,而天津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直都做得非常好。浙商是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先进企业家群体,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站出来,帮助城市,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陶开坤从党建、团结、创新、诚信、服务5方面规划、打造新一届商会,组建了商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女企业家联合会、浙商文化艺术研究院和14个专业委员会,不断开创商会服务工作的新特色。他充分运用世界浙商资源,创新推动10071浙商服务平台,把日常消费品、家乡特产、扶贫产品、工业用品和生产资料等通过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互利互助、合作共赢。
发展天津 肩上责任更大
去年年底,陶开坤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津商会异地省级商会首任联盟主席。身份越来越多,陶开坤深感责任越来越大,每天越来越忙了。走马上任后,陶开坤便带领商会成员受邀到各区座谈、交流,配合市及各区招商工作。今年刚过完春节,他便前往被称为京津冀发展“桥头堡”的武清区考察交流,帮助民营企业家看清当下天津经济发展的优势、速度、市场,找到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的发展方向。
九河下梢的天津四通八达,海河儿女古道热肠。如今,在津浙商已达26万人,8000多家企业,累计投资额逾6000亿元,资产规模近8000亿元,年创利税100多亿元,解决了70万人的就业问题。所涉行业横跨金融、地产、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并涌现了一批规模企业和著名品牌。可以说,天津成就了浙商,浙商也为这座城市贡献了一份力量。陶开坤说:“今天的天津,春潮涌动,生机盎然,站在了一个奋跃而上的新起点。商会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吸引更多浙商参与到全市正在实施的‘十项行动’中来,促成更多好项目扎根天津、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