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刘墉“跳进”陷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和珅让刘墉找乾隆、告乾隆的陷阱,刘墉“跳进”去了?
文武百官一听,炸窝了——
“什么?刘中堂敢参皇上?他是疯了还是不想活了?这是以下犯上,要灭九族,刨坟掘墓,挫骨扬灰,这……这不要命了吗?”
“唉哟,他家的夫人孩子怎么活啊!”
“他们祖孙三代为大清立过汗马之功。咱们得劝劝,拦住他!”
“两个人可都击了掌啦!”
“击了掌也不能参!”
“就是给和珅磕头、拜师,也不能去。”
“看着吧,刘中堂绝不敢参!”
刘墉这个人,有个毛病——不服软。一瞅大伙儿这样儿,他更来劲儿了。
“哎,诸位年兄年弟,大家别吵吵、别嚷嚷。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参皇上嘛!小事一段。大家别走,现在我就上殿参皇上;参完皇上不算,我还到后宫参太后!”
“啊!”大伙儿一听,又议论开了,“嗬!怎么着,还要参太后?是真疯啦!”
这时,就听刘墉边喊边出门:“臣,刘墉有本——”
大伙儿一听,“真去啦……”
乾隆听见“刘墉有本”,便宣刘墉上殿。
刘墉来到品级台前,往那儿一跪,奏道:“臣,刘墉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乾隆问:“刘墉,又有何奏章?是讨赏呢,还是参人?是文官贪了赃还是武将受了贿?今儿个你憋着参谁?”
“启奏万岁,微臣一不参文,二不参武。因有一事不明,要在驾前领教领教。”
这叫先拍马屁!
乾隆高兴了,心想:“闹了半天,你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嗯,上我这儿领教来了”。
“何事不明啊?说!朕告诉你。”
刘墉说道:“启奏我主万岁,臣不明白,万岁治学严谨,是倡导求实之君。您对蓟州盘山的风景名胜、历史沿革、名人轶事,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都实地调查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对。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吧!”
“按我大清律例,朝廷官员误导民众者,应如何处罚?”
“这都知道啊!充军发配。”
“臣冒犯请教,盘谷在何处?”
“这还用问,盘谷在盘山。朕给你讲讲依据:唐朝贞元十七年(801),著名文学家韩愈送友人李愿归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乾隆兴趣盎然地给刘墉讲课,没想到自己正一步步走进刘墉设计的圈套。
这可是一步险棋,有多险?下篇咱讲刘墉参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