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飞盘的馈赠

日期:02-16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飞盘的馈赠

明前茶

  等闲之辈岂能玩飞盘,飞盘需要勇气、敏捷、极具伸展性的轻盈身姿。淡黄色或白色的飞盘像花朵一样旋转,当黄昏时分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这些飞盘镀上了橙黄亮金的光晕,有一点像寻常生活中突然降临的微型UFO。

  自从同事阿薇开始迷上飞盘,她在家刷盘子时,都忍不住要飞上一盘。盛过炒菜的青瓷盘已洗净过水,在她手里自由翻飞,有点像周伯通玩“左右互搏”:先正手向右侧飞盘,刹那间横跨三步,双手上下一拍,灵巧接住,再反手传盘,跳起来单手抓接。阿薇先生赶紧说,你用丙烯画的那个小恶魔飞盘才三两重,用瓷盘子炫技,小心伤到手腕。

  为了玩飞盘,阿薇把镶着水钻的长指甲都剪了,上一次剪掉加长版的美甲,还是两年前迷上拳击。飞盘运动很像是对传统体育叙事的“反叛”,它对抗性有限,不允许对手之间有身体碰撞与接触,似乎和更高、更快、更强没有多大关系,正如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所说:“(我们在社交中的)形象不只是意指性的,也是‘交流性’的。”飞盘运动充满了邂逅与交流意味,在7人对7人的攻防中,每一个配合都少不了展示曼妙的速度、动感与鱼跃拉伸的灵活性。此时,人不是攻防体系的零件,而是快乐自由的原子,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浪漫意味。

  那天,阿薇妈妈来给阿薇送自己做的卤菜,瞧见女儿女婿与邻居们在小区草坪上玩飞盘,也要求加入。阿薇怕快60岁的妈妈扭着腰,劝她观战,妈妈很不服气,说当年在大学里,她可是著名的“飞盘公主”:“不说别的,别人接高速盘的时候,手掌都磕得乌青,我会用手指的力量去叼住飞盘。玩上半天,摊开手掌,只有大鱼际有点充血,这才是本事。”

  阿薇没有想到,自家爸妈就是在飞盘场上认识的。1980年,国内引进的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不仅令蛤蟆镜与喇叭裤成为时尚符号,也令飞盘成为热门。阿薇妈妈个子只有一米六,但在人缝里传低盘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她机灵诡秘的抛掷,飞盘会像普拉蒂尼踢出的香蕉球一样绕过拦截者,让那些高个子男生无可奈何。阿薇爸爸小时候学过京剧武生,柔韧性极好,有一次竟靠空手翻抢到了阿薇妈妈掷出的飞盘。还有一次,阿薇妈妈掷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空盘,阿薇爸爸像海里的旗鱼一样高高跃起,在人堆中把飞盘抢到了。

  这个小团队还玩过“躲避飞盘”,投掷者用飞盘击中躲避者得分,为了防止飞盘击伤面部,躲避者需要戴上头盔。那时,头盔很少见,阿薇爸爸趁着大学里焊接实验课的机会,替阿薇妈妈焊接了一个玩躲避飞盘的头盔,戴起来就像科幻片里的机器人。

  那一回,是躲避者赢了。进攻方的领头羊,居然替躲避者准备头盔,双方散场的击掌声中,每个人都一脸意味深长的微笑。男女主人公一聊,两人不仅同届,还是同乡。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阿薇本人,也算是“飞盘的馈赠”。

  飞盘运动比的不是力量,而是轻盈、敏捷与柔韧性,适合青年男女同场竞技,比剧本杀和桌游更能消除单身男女的社恐症状。阿薇上个星期受妈妈委托,要替小姨的女儿在飞盘场上物色对象。阿薇建议妈妈:“您先把手叼飞盘的绝技,传授给我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