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朝鲜半岛民族很在乎和憧憬田园生活,在他们的糕模上,常刻有飞鸟和禽类的图样。这些纹饰也很具象,追求形象的逼真好看,如瓷质模子上的鸟、鸡和鸭。
我们可以想象,在生活富足的时候,当地的居民会把用飞鸟、鸡和鸭状模子印制的福、寿糕饼(同样在上面点缀上一些可以食用的色彩)摆在餐桌上,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庆祝节日或者寿诞的到来,那种对生活乐趣和安逸的表现该是多么丰富多彩。在朝鲜半岛的木质糕模中,还有狮子、老虎、明太鱼等形象设计。其实,不论是吉祥花草还是活泼的飞禽,这些纹饰都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健康长寿的期待和祝愿,这是人的本性,存在于任何社会群体当中。追求吉祥和美好,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正常情感,也是一个不变的文化主题。
再深入地分析,据说在古代,朝鲜半岛就曾经把仙鹤等飞鸟、鸡、虎、豹、乌龟等视为图腾。据有关研究记载,其中对鸡的图腾崇拜,有“敬鸡神而取尊”的说法。还有,对鸡形象的看重,又与对太阳的敬畏有关,鸡早上啼叫,似乎可以唤起太阳升起。从这个逻辑出发,鸡被视为神显也就毫不足怪了。在中国,同样有此古老的文化传说,尤其在中国南方,鸡崇拜是颇为普遍的,鸡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祭祀动物。而在中国南北方的糕饼模上,也有选择鸡纹饰的例子,如在浙江、广西和广东就是如此。
在中国的糕饼模子上,也有许多动物形象,尤其是在山东的磕子上,刻画有包括猫、狗、蝙蝠、小兔、飞鸽、牛、鸡、狮子、虎、猴、马等多种动物。在七夕节时,山东的胶东半岛上人们喜欢用巧果磕子印制“乞巧果”,上面的纹饰以各类动物居多,糕饼很小,染上食色,供孩童们玩耍和食用。这些小糕饼样子可爱吉祥,吃起来香甜可口,曾经是不可多得的儿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