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刘墉折腾和珅
刘墉提到皇家园寝附近有傅公墓,并且继续向乾隆说道:“当年万岁出兵伊犁,平定准噶尔,只有傅恒全力支持。您平定西南边陲,傅恒再次请缨,四月到达前线,连打数个胜仗。当年出征,您曾亲自送傅恒到房山良乡。傅恒大胜归来,您还亲自到德胜门迎接……”
乾隆点头,“朕记忆犹新,也不会忘记朝廷这些有功之臣”。
刘墉也动了感情,继续道:“没想到,傅恒返京不久病逝,享年不到50岁。您亲临祭悼,称其为‘社稷之臣’,谥号‘文忠’。 臣清楚记得,您在诗中写道:‘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之后,您在去东陵谒陵路过傅恒墓时,再次前往祭拜,并作《临故大学士傅恒墓赐奠》诗。诗曰:佳城咫尺跸途傍,莅止因之酹桂浆。已历廿年资辅弼,又惊三载隔阴阳。先兹于汝应相恨,后此顾予转自伤。无忘昭陵虽有例,那教赐奠痛文皇。”
此事又勾起乾隆伤感之情,他沉吟片刻,转而问道:“此墓与和珅修御路无关,你奏之何请?”
“万岁明察。傅公后代为感念吾主盛恩,在您送其出征之处——房山良乡,刻一石碑。一是不忘您御驾送行;二是让后代永记您诗文,报效朝廷。”
“朕祭拜傅恒墓,为何未见此碑?”
“回万岁,其后代因世代廉洁,石碑只刻碑首,未及刻文,便无财力续撰,更无银两将碑运回。臣想:此次房山采石,何不将此碑顺道运回?”
乾隆听罢,不禁又哭一回,颁旨道:“准……准……准奏!傅恒家族忠臣满门,举朝莫及。朕记得其家族共出4位宰相、大学士,7人出任过军机大臣,14人被封爵位,3人迎娶公主,数人迎娶郡主,一、二品官员更是不计其数,怎么清廉至不舍得花银运碑?和珅,朕命你办妥此事,否则提头来见!”
和珅叩头如捣蒜,回道:“奴才一定办好!一定亲自办理。”
和珅心说:“刘墉你太坏了!这又得花几万两银子,这是让我倾家荡产啊……”
上面说的石碑,当今还能见真容。2005年,此碑在傅恒墓遗址出土,高4.32米、宽1.42米、厚0.72米,汉白玉石材;其中碑额高1.45米,上面刻有两条蟠螭、正中间是一个圆球,碑身正反两面均没有雕刻的痕迹,实属“无字碑”。此碑为何无字,据说是乾隆颁旨,令此碑保持原样。无字,即是“无事”,愿傅家后代“平安无事”。
和珅被刘墉整得心有不甘,很快他就给刘墉深挖了一个“大坑”。下篇咱讲和珅设计害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