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岳飞诗词的家国情怀

日期:02-14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岳飞诗词的家国情怀

刘金祥

  电影《满江红》热映之际,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岳飞——从其诗词来谈谈岳飞。

  作为一员盖世武将,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其统兵才干和军事建树,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岳飞还是位著名诗人。一首语词悲切、意象宏壮的《满江红》,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愫和报国志向。岳飞的生命仅有三十九载,但其精神风范却长存于天地之间。其生前写就的数十篇抒发家国情怀的诗词文赋,一直在激励和感召着后人。

  繁盛唐诗和五代丽词,为宋词的勃兴与昌隆,累积了坚实根基。岳飞尽管少年时期“常负气节、喜读兵法”,但熟读儒家文化经典对其后来诗词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处于戎马状态,岳飞仍挥毫泼墨、吟诗作赋,抒发对秀美河山的挚爱和对收复中原的渴盼。在征战间隙,岳飞草就了多首反映战争场景的豪壮诗词,且篇篇堪赞。在七言绝句《题青泥市萧寺壁》中,诗人写道:“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该诗质朴无华、胸臆畅达,风格平易、气势健举,表达了诗人御寇杀敌的坚定意志和一雪靖康耻的坚韧气概,也体现了诗人功成不居的高尚情怀。

  除了让人“壮怀激烈”的军旅诗词之外,岳飞还在人之常情、闲情等诗词常涉及的题材方面,留下了造诣甚高的诗词名作。他在《池州翠微亭》中写道:“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该诗运思巧妙、文辞清新,节奏明快、意蕴流贯,体现出岳飞征战生涯中罕有的逸致闲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惜惋之意和依恋之情。在《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一词中,他真情告白:“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整首词含蓄委婉地表露出悲凉之心绪和悱恻之情思,展现出一代英雄知音难觅的苦恼和对国运前景的深深忧戚。清代学者王弈清在《历代词话》中认为:“岳侯,忠孝人也。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

  忠肝义胆属武穆,文韬武略是岳飞。只是由于受宋金战局的限制,岳飞不可能创作出更多的诗词。从其孙子岳珂编纂的《金托粹编·鄂王家集》所收录二十余首诗词作品来看,岳飞诗词蕴含的文学素养和彰显的艺术风格,是深厚笃实和奇绝殊异的。

  可以说,岳飞诗词是古代军旅文学的翘楚与典范。首先,岳飞诗词具有深彻的思想意蕴。岳飞将爱国情怀和人生志向融为一体,“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岳飞《寄浮图慧海》),将“精忠报国”与“白首为功名”合二为一、浑然天成,产生撼肺震腑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其诗词在万世千秋中广为传颂。其次,岳飞的诗词运用真挚朴实的修辞手法。岳飞既熟谙《诗经》之风,又掌握《楚辞》之体,更深得苏、辛豪放派之真谛,其诗词发乎内心,语言晓畅、用典贴切,天然净素、率真坦诚,几无刀斧之痕和雕饰之迹。而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岳飞的诗词与苏词、辛词相较,又增添几许将帅之材才有的豪勇与刚毅,体现出一代战神的独特风采和别样风流。第三,岳飞诗词具有古代军旅作品的天然属性,且带有自己的风格。岳飞注重研习前人诗词,在继承唐代边塞诗的豪放品格和雄浑气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战感受开拓丰富边塞诗的表达内容和形式,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如“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题骤马岗》),再如“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其军旅诗词的字里行间氤氲出对当时国运的无奈,从而体现出一种凛然悲壮的美学风格。

  徜徉中国古代璀璨瑰丽的诗词世界,不难发现那些蕴含忧患意识和充溢家国情怀的古典诗词。岳飞的诗词正是其优异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