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三位书家共一村

日期:02-10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三位书家共一村

许新复

  近代,天津东郊范庄村涌现出三位书法家,各具特色,成就不凡。三人中的年轻者是文人书法家王明九,他毕生耕耘翰墨致力教授书法传播书艺,著有多部书法论著,声名远扬。另一位是军人书法家孙嘉礽,大学问家章太炎称他为“集北碑之大成者”。其北碑与上海沈尹默的南帖,曾被书法界推为“南沈北孙”。最为年长者,是残疾人书法家石文会,他酷爱书法自学成才,以匾额书法闻名于世,为津门很多商铺题写过牌匾。

  1891年,孙嘉礽出生于范庄教育世家,受家庭影响自幼习练书法。其书法风格洒脱流畅,融秦铸汉,尤以北碑见长造诣深厚,名传大江南北。他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从军入伍,与傅作义同一部队结为金兰之交。后傅作义来津盛赞其书法功底非凡,孙当即向其推荐善书牌匾的本村前辈石文会。后来,孙嘉礽也曾给年幼的王明九以书法启蒙与点拨,可见其为人之热忱。1928年,孙嘉礽出任天津警察厅副厅长。每次回乡探亲,他总是停车村外,步行进村,见到乡亲必先拱手作揖打招呼,从不摆架子。1938年,特大洪水淹浸天津城。孙嘉礽乘小舟探望慰问受灾的市民。夜幕降临,他来到积水很深的建国道一条胡同,手提桅灯走进石家大门,看望老书法家石文会,帮助解难令全家人十分感动。只可惜,不久后孙嘉礽猝死于邯郸,英年早逝,存世作品很少。

  石文会,字“西园”,生于1876年。小时,他在村读私塾,因腿残爱上书法,立志学书。他从柳体起步过渡到颜体,后对刘墉字爱不释手。数十年习书不辍,形成以颜体楷书为主的风格,运笔圆润流畅,笔力刚劲柔韧,气势潇洒豪放。后因生计窘迫,石文会迁居老城里陈家沟子大街,尝试卖字为生。开始,不管店铺大小是何买卖,只要喜欢他的字,不讲价钱。因其字体上匾好看,有“吉祥之兆,发福之感”,为人又实诚,很快打响了“西园石文会”的招牌。

  1932年,实业家范竹斋在法租界梨栈大街(今和平路)、长春道一带投资建起竹远里、大安里、大庆里等街道民房及店铺。范竹斋与石文会都是范庄村人。范既是其老乡又欣赏其书法,便请石为之题写了一批匾额和楹联。此举为石做了不花钱的广告,一时声名鹊起,请他题写牌匾者纷至沓来,劝业场、大直沽、小白楼等繁华地都可见他的笔迹。石文会出名后,不忘乡邻,逢有大事常回村相助,如为重建村火会“公善水局”题写匾额等。1940年,范庄村战胜罕见蝗灾获得丰收,请评剧团来村唱戏三天。石文会回村祝贺,并为新搭的大戏台书联:“许心愿,了心愿,呈演大戏;接乡邻,望乡邻,众人来观。”古稀之年,石文会还应大直沽“同生厚”酒坊之邀,当场挥毫书联:“为爱鸟声多种树,因留花期久垂帘”,表露爱好自然花鸟之情。

  王明九,1913年生于范庄村。受孙嘉礽影响,他8岁开笔习书,喜爱北碑书体。18岁后,王明九赴上海,师从前清书法大家程学川,系统学习书法。他谙熟真草篆隶,融会贯通,形成“精、深、华、妙”的书法风格。王明九热心传播书法艺术,经常深入基层讲授书法技艺,辅导书法爱好者。他还多次举办以纪念先烈、爱国拥军为主题的个人书法展,产生很大影响。

  2001年,王明九先生去世。自民国初年到21世纪初,石文会、孙嘉礽、王明九老中青三位书法家,在津门书坛活跃近百年,为书法艺术的流传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