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30年)》已正式发布,2023年伊始,天津市也将在方案的总体要求之下,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大领域着手突破重点任务,以2025年和2030年为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努力在2030年全面建成天津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国际化“运动之都”。
在竞技体育方面,天津市将强化其引领作用,继续做大做强排球、网球、举重、蹦床、柔道、游泳、自行车、水球、跳水、击剑、棒球、武术、国际象棋等优势项目,同时积极提升潜优势项目,重点支持发展基础项目,大力推动冰雪项目和水上项目跨越式发展。推动“三大球”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排球之城”。到2030年,天津市竞技运动水平和国内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上实现金牌和奖牌数量新突破。另外到2030年,也将实现更多国内国际顶级体育赛事落户天津、打造多功能相融合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国际体育训练(培训)中心、职业体育规范且健康发展。同时吸引更多国家级运动项目学院落户天津,高标准办好中国排球学院,推动中国棒球学院建设,加快中国柔道学院建设。
发展全民健身离不开高品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天津市将升级全民健身载体,新建改建10个以上体育公园、500个社区体育园、15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到2030年实现城市运动场地设施“举步可就”。同时实施运动健身科学化指导与服务行动、群众体育活动与赛事推广行动,到2030年全面普及科学化全民运动健身,实现周周有竞赛、人人可参赛。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行动和运动健身智慧化提升行动也将同步展开,持续提升全市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和合格率,实现全民健身园迭代升级,智慧健身设施全面普及。
体育产业将创新发展,体育产业体系升级行动将推动天津市知名体育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全域运动空间、促进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升级、培育体育场馆综合体(都市运动中心)。到2030年,天津市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将达到15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达到10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达到40个,全域运动空间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体育企业数量达到25000家,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到5000元,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达到30个。
继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宣传城市运动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升改造体育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城市体育文化资源、培育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到2030年,天津市将向世界全面展示具有津沽特色的国际化“运动之都”,每年推出10项体育文化精品项目,累计申报获批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建设40个体育文化名镇、名村,推出至少20项体育文化创意产品。
为保障方案顺利执行,本市还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各区、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天津市“运动之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重点工作,解决难点问题,努力在2030年全面实现天津市建设“运动之都”工作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