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乾隆为何贬刘墉
为什么乾隆总是贬刘墉?史书记载了几次刘墉被免职甚至被充军。但时间不长,刘墉又会获得提升,官职可能比原来的还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按说书唱戏的《君臣斗》所说,似乎不合乎常理。因为封建时代,皇帝一句话,就可以杀、免一个官员。尽管乾隆不断给刘墉出难题,但刘墉凭借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常常使乾隆处于下风。说来也怪,乾隆处于窘况时,非但不动龙颜之怒,还时常奖赏刘墉。
有人分析说刘墉是御儿干殿下,即皇太后的干儿子,跟乾隆论哥们儿。流行甚广的故事是“刘墉遇后”。
有一天,刘墉正在自家书房读书,忽听外面锣鼓喧天,一问,原来是太后的鸾驾到“二郎庙”烧香许愿。于是,刘墉也来到路边儿看热闹。可巧刮来一阵大风,把他的草帽吹飞啦!怎么那么巧,眼看着这草帽“忽忽悠悠”地正好落在太后鸾驾的执事金瓜上。打金瓜的这位侍卫,也不敢为了摘草帽将金瓜放倒,站那儿不知所措。刘墉瞧着金瓜上的草帽乐,还喊:“太逗啦!太后的执事戴草帽。”
这话让太后听见啦!进香,要行善事,不能开杀戒。太后便传旨,把刘墉带到辇前问:“你姓什么?多大岁数啦?”
刘墉跪爬半步,答道:“小民冒犯太后,罪该万死!草民乃刘统勋之子,名唤刘墉,今年16岁。”
太后一听是三朝元老、老中堂刘统勋之子,是忠良的后代,便说:“你呀,不准将金瓜放倒,也不许蹬梯子、上高台儿,去把那草帽拿下来,我就恕你无罪。”
“草民领旨。”
再瞧刘墉,冲着打金瓜的侍卫就跑了过去,双手伸进那侍卫的胳肢窝,一通乱挠,结果,草帽真掉下来啦! 太后一看也乐了,当即从自己脖子上摘下来一副念珠,给刘墉挂脖上了。得!刘墉这脖子算“上了保险”啦——“铁脖子”刘墉。太后又说:“刘墉,你要上进读书。我认你为御儿干殿下。”
刘墉马上磕头谢恩,道:“小民乃一孺子,有何德能,蒙太后千岁如此偏爱,小民不敢收受。”
太后一听,这孩子既懂事儿又会说话,就说:“刘墉,今天,你说什么也不成,我非认你这干儿子不可!”
后来刘墉做了中堂,太后还赐三千岁,见官大一级。也就是说,除了皇上,就是他刘墉大!
这故事您信吗?这里面,不排除有老百姓恨贪官、爱清官的情感在其中。说到底,说书的编故事,只要编到老百姓心坎里,就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