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煮茶记

日期:02-03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煮茶记

聂鑫森

  正月初六,亲戚友人,该拜望的都拜望了;孩子学生,该来看望的也已看望过了,难得的清静。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何洁说:“你昨夜总翻身,睡不实。”

  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稀罕哩。天气预报,真准!”

  “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

  “我得去准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

  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得到同行赞誉。退休十年,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写诗。据他自己讲,除了牙齿不好(已安装假牙),身体其他部位都不错。

  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

  石家嵌在曲曲巷中,是祖上留下来的。园子里有石有井有花有树,还有一栋砖墙木架小楼,两层,第三层则是一个露台,轮换着摆放时令花草。露台又称为晒楼,因为其功能主要是晾晒衣服。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迁走了,留下的企业在治污上花了血本,终于变得天清气朗了。年前,现任所长派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本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给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符合事实。

  石上泉走进园里了,真正是天地一洁,耀人眼目。踏着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春秋晴和的日子,他喜欢坐在石上看书;夏日午后,他干脆躺在石上闭目养神。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刺入他的心尖,他知道气温应在零下三度左右。这雪真是白净,看上去没有任何杂质。雪满竹篮,他又去北墙角,折了几枝斜曳而下的腊梅,上面缀着金色花朵和花苞,以便插入客厅案头的釉下彩瓷瓶,作清供之用。

  不一会儿,回到室内,他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何洁站在屋门口的台阶上,喊道:“快来吃早餐啊!”

  “有什么好吃的?”

  “馄饨!”

  “天地一混沌。气派!”

  老两口津津有味地用完早餐。石上泉说:“夫人辛苦了,我马上煮茶为谢。”

  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氲氤。

  “夫人,请喝茶。”

  “客气了,愧领。”

  石上泉缓缓啜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

  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搁到炉火上。

  “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城市环境》。”

  “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