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悠缓和优雅的贺年

日期:02-02
字号:
版面:第21版:副刊·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悠缓和优雅的贺年

刘金祥

  贺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人们于辞旧迎新之际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贺年与拜年有很大不同:拜年是向长辈或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叩头施礼、祝贺新年等内容;贺年主要是指平辈间相互问候和道贺。

  贺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北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南宋诗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无论是“相互庆贺”还是“皆交相贺”,均表明宋时已有亲友互贺新年、彼此祝福的习俗。

  唐宋时期士大夫已有用名帖互相贺年的习俗。如南宋文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所述:“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了明代,官员士大夫往往以投谒代替拜年,其贺年片设计完美、装帧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吉祥如意”之类祝辞。明代画家文征明在《贺年》一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自清朝开始,贺年又增加了“团拜”的形式,即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相互祝贺。

  国人贺岁具有人伦色彩和亲情意味,通过对长辈长者的祈福祝愿,对街坊邻居的登门拜访,大家一起追忆如烟往事,共同憧憬美好未来。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中国地方传说》中所指出:“贺年不同于西方国家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按照钟先生的解释,我们的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重要的区别,即在于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呈具敦化功能和教化作用;而且,贺年的过程让人沉醉其中。

  贺年时,人们互致祝福,道出美好祝愿。人们都说吉言,做善事,传好意。这期间,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精神状态,人们都想做到最好,让周围人能如沐春风,让春风无处不在。由于同胞们的祝福频频,万物同频共振,天地清平,人间祥和。于是,不禁让人感叹和感恩:感恩我们有春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在此期间明显感受到作为一个人子的郑重、谦和、从容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