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今年过年“不催婚”

日期:02-01
字号:
版面:第24版:家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过年“不催婚”

张军霞
杨丽莉 绘

  春节期间,不少单身男女反馈:身边催婚的人变少了。父母不再“咄咄逼人”,觉得孩子没对象“年关难过”;亲友聚会时,虽然也有人好奇,但如果自己不提起,人家也很少主动问。这让他们过节很放松,同时也感受到大家对年轻人婚恋的态度更包容了。

  不催婚,因为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快乐

  小周今年35周岁,目前还没有对象。前几年,她的父母很为她的婚事焦虑:平时就总催着她找对象,一到过年,往往在亲友聚会结束后,父母就愁眉苦脸地跟她嘚啵这事,本来轻松的节日氛围瞬间被破坏。有几次,母亲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每次别人问起你的婚事,我和你爸都自卑得抬不起头来……”

  母亲的眼泪,也让小周开始反思。因为性格内向,再加上工作忙碌,她几乎没怎么正儿八经谈过恋爱。从事设计工作的她,在一家效益很不错的公司上班,收入比较高。在找对象这件事上,她一直坚持随缘,遇到了对的人更好,没有遇到也不急。假期一个人出去旅游,平时下班就去健身或回家做手工、听音乐,日子照样过得很精彩。可是父母并不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和真实状态,他们年龄大了,总是急着催婚,无非担心孩子没有好的归宿,将来日子过不好。

  想明白了这番道理,小周也开始行动起来。这几年,她提前规划年假,每年至少带父母短途旅游一次,一路上吃、住、行、玩,她都安排得十分妥帖,让父母玩得开心之余,也见识到她独立而成熟的一面。平时周末如果有空闲,她也会开车带父母四处转转,吃大餐或者拉他们一起去看场电影。

  当然,小周也在积极相亲。除了靠亲友介绍,她还到正规婚介登记、注册,让职业红娘给介绍。疫情期间线下见面不方便,红娘安排一对一视频相亲,她在线上见了好几个匹配度较高的人选。“虽然现在我还单着,但对于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我已经越来越清楚了,这是这几年相亲带给我的收获。”小周说,她喜欢踏实肯干、乐观积极的人,即使学历和收入比她低点也没关系。因为她对事业很投入,所以希望对方也是个努力做事的人,两个人“三观”一致、“心气”一致,才能走得长远。

  小周的父母也慢慢体会到,女儿虽然没有对象, 一个人过得也很快乐,而且女儿思想越来越成熟,她并不是排斥婚姻,只是更看重找到合适的人,不想草率地“完成任务”。于是,他们也开始尊重女儿的选择。在遇到过年走亲戚这样的场合时,小周更是主动分担父母的心理压力,她对催婚的长辈们说:“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我可不想将就。没有遇到喜欢的人就不结婚,我一个人过得也很好啊。”这样解释过几次,那些亲戚们竟然也不再催问,父母自然也不必焦虑了。这个兔年的春节,关于催婚的话题,父母一次也没有提起过,他们早已默认了一个观点:结不结婚不重要,闺女过得快乐就好。

  担心适得其反,父母选择“顺其自然”

  老李的儿子刚满26岁,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也没几年。对于儿子找对象这件事,老李倒是看得开:他还小呢,先踏踏实实工作几年再想结婚的事也不晚。可老李的妻子陈姐的心态没有这么淡定,平时打电话跟儿子沟通,她几乎每次都会提同一个话题:“你倒是快点找个女朋友呀!”孩子一听这话,往往就会扫兴地匆匆挂断电话。过年回家也是一样,话不投机半句多,就因为陈姐不断向儿子催婚,虽然家里备了丰富的美食大餐,大家也吃得没滋没味。

  说起来,还是身边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陈姐的心态。一个亲戚家有个女孩,比老李的儿子还大两岁,父母在女儿谈不谈恋爱这件事上一直表现得比较佛系:遇到适合的就谈,没有合适的干嘛要勉强孩子?别人都觉得这老两口儿“不着调”,连孩子的终身大事都不放在心上。谁知,就在今年元旦,那女孩提前没跟家里打招呼,竟突然带了男朋友一起回来,还说他们认识好几年了,只是最近他才通过“考验”。那男孩长得挺帅,家境不错,脾气还十分温和,对女朋友知冷知热。这个“从天而降”的未来佳婿,可让女孩的父母高兴坏了。

  得知这件事,陈姐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孩子找不找对象,跟大人催不催没啥关系,还是顺其自然好。”话是这样说,可春节前有一次儿子打电话回来,陈姐憋了半天,最后还是来了一句:“你今年回家,能不能有点新变化啊?”儿子愣神的工夫,老李急忙岔开话题:“对……你回来时能不能整个新发型?买几件新衣服?”儿子一听,高兴地保证:“没问题啊,春节回去我从头新到脚!”

  过年期间,陈姐很少再提让儿子找对象的话题,一家人相处得格外愉快。唯一不愉快的,就是陈姐的一位闺蜜时不时打来的诉苦电话。原来,这位闺蜜也是典型的“催婚族”,女儿在她各种催促、“施压”之下,跟一个相识仅半年的男孩结了婚。闺蜜原以为女儿完成了人生大事,自己的责任也完成了,可没等她松一口气,更大的烦恼来了:小两口儿因为性格不合,婚后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就开始不断为生活琐事吵架。双方父母费尽周折调停,简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闺蜜天天担惊受怕,就怕这俩孩子过不长,要是离了再找对象,就更难了。

  陈姐一边劝说闺蜜想开点,一边也跟老李念叨:“ 我看还是你说得对,儿子还小,应该以工作为重,如果也像我这位闺蜜一样,着急忙慌催孩子结婚,万一将来过得不幸福,孩子怨父母,咱们也内疚,到时后悔就晚了!”老李听陈姐这么说,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年,他其实一直害怕妻子又犯催婚的老毛病,如今她总算自己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