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天汉津梁”说天津

日期:02-01
字号:
版面:第21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汉津梁”说天津

张 希

  金朝第六个皇帝,金章宗完颜璟是金世宗完颜雍之孙。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完颜璟以皇太孙身份即皇帝位。完颜璟在位期间兴利除弊,尊崇儒家文化,金朝在其治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军事强盛,史称“明昌之治”。

  金章宗主政后,中都(即北京)驻军、官员以及居民数量激增。人多了,粮食的需求量自然也就涨上去了。金朝建立之初,漕运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经宝坻入海的苍头河(潮白河的前身);二是隋朝留下的永济渠故道,这一路主要运输河北、河南、山东的粮食。泰和四年(1204),大臣韩玉、乌古论庆寿上奏称,漕河淤积严重,造成山东、河北的漕粮运输困难,中都粮食告急。中都的粮食很大部分靠漕运补给,但这河道淤塞,粮食进不来,完颜璟很着急。乌古论庆寿的建议是倾全国之力,动用大批民夫,把现有漕河故道疏通。而韩玉给出的办法则是凿通潞水,这个工程量远远小于疏浚河道。汉朝末年曹操北征乌桓就曾用潞水运送军用物资。潞水上源中白、东潮等河流,自通州向南到达信安海壖,由此继续向西几十里即可与御河(南运河)沟通。只要把潞水凿通,运输漕粮就不成问题了。韩玉的建议显然比乌古论庆寿的建议在工程规模上小得多,而人工、物资投入,以及工时上也都会节省很多。完颜璟听罢,决定先考察一番。

  泰和五年(1205)春,完颜璟亲率水利专家及韩玉、乌古论庆寿等大臣,到河北霸州等地勘察各条河流。此时这一地区漕河故道已难觅踪影,此处重新开辟水路,确实有一定难度。一行人等继续向东,到达信安海壖——海壖指的就是海边的地带,信安是因为此地与霸州信安相邻。经过实地考察,验证了韩玉所奏,由此处向西不过几十里就是御河(南运河),而到达通州后,还有金口河故道可以加以利用。完颜璟实地考察后,决定采纳韩玉的建议,开凿潞水漕渠,遂调集河北、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军民六千余人,展开了一场开凿运河的大会战。完颜璟统筹规划,将施工任务逐层分解,当时的施工现场达三百余里,同时开工,各部位分段负责,风雨无阻。经过夏秋两季的艰苦努力,进入冬天的时候,工程已全线竣工。

  得知潞水漕渠贯通的喜讯,完颜璟大喜,对韩玉、乌古论庆寿都予以重奖,并对全体参建人员予以嘉奖。完颜璟还亲自为通州至中都闸河段水路赐名通济渠,赐通州至信安海壖一段的水路为“天津河”,取“天汉津梁、通漕众济”之意,并在信安海壖设立直沽寨,调集数千名士兵驻守,一来拱卫中都,二来确保漕运安全。信安海壖从此成为漕粮运输的枢纽之地。

  说到天津地名的由来,与“天汉津梁”这四个字不无关系,所谓“天汉津梁”还要分开来讲。“天汉”,古人指的就是天河,也就是银河;而“津梁”一词出自《国语》,指的就是便利通向对岸的桥梁。“天汉津梁”,简单地说就是天河上的桥梁。不过,金章宗完颜璟也并不是第一个用“天津”二字命名的人。早在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在汉魏故城以西重建新城,新城南跨洛河,为了交通方便新建一座浮桥,取名就叫天津桥,“天津”二字同样取自“天汉津梁”,天津桥也是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重要桥梁之一。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的诗句写的就是这里。

  从公元605年建成的天津桥,到公元1205年竣工的天津河,再到公元1404年明成祖赐名天津卫,仔细算来到明永乐年间,“天津”二字就已被使用近八百年了。“天汉津梁”除了字面意思之外,还隐含有在天子和百姓间架起沟通桥梁之深意。完颜璟、朱棣选用“天津”二字想必也想表达此意。由此可见,“天津”这个颇具含义的名字,或许并非完全是某位帝王的自创,而是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