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细胞复制错误引发癌症
DNA的错误复制,会导致分裂、增生的“设计图”与原貌不同,除了可能损坏细胞原有的机能,也可能赋予其多余的功能,如此一来,这些有瑕疵的细胞,就会成为致癌的原因。
不过,人体本身也内建了修复受损DNA以及击退癌细胞的系统,每天都会自动消灭那些刚形成的癌细胞。甚至还有种说法:“人体每天可消灭五千个癌细胞。”然而,当错误DNA的数量超出系统可承受的范围,自然就无法遏止癌症形成。
由此看来,当慢性炎症导致体内持续闷烧时,就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 受损的DNA超出修复系统可承受的数量。
◎ 反复发炎使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更容易引起复制错误。
◎ 免疫系统过于疲累,无法彻底排除癌细胞。
于是,体内就会呈现癌细胞容易增生,却不易消灭的状态。
最新研究证实:基因编辑酶可致癌。
另外,诚如前文提过的,体内出现慢性炎症,持续闷烧的部位,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这个词目前已经出现好几次了,指的是氧化力强大的氧气。
当免疫细胞攻击侵入体内的异物时,活性氧是免疫细胞的武器,因此,身体内原本就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活性氧含量。但活性氧一旦增加过多,连健康细胞都会遭受损伤。
再回到本节的主题,细胞内的DNA之所以受损,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增加的活性氧。在出现慢性炎症的部位,除了因为闷烧产生的活性氧之外,为了与发炎受损的免疫细胞(已被视为有害物质)作战,人体同样会大量产生活性氧作为武器。
此外,最近医学界才发现,当人体内出现慢性炎症时,正常的细胞会产生名为“基因编辑酶”的物质,若加上基因突变,癌细胞就会变得更容易生成。在健康的状况下,基因编辑酶只会出现在免疫细胞之一的B淋巴细胞里,然而,患有慢性炎症的人,其持续闷烧的部位会自动生成基因编辑酶。如果全身的细胞都出现基因编辑酶,就会导致恶性淋巴瘤持续生成(几乎所有的癌症病例都包含此病灶),同时也会引发肝癌、肺癌、胃癌等。
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病变、转移,都和慢性炎症有关。
其实,也有许多报告指出,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阿司匹林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比较低。这正是因为阿司匹林是抑制炎症、舒缓疼痛、退热用的药物。身为医生,我当然不鼓励这种做法。只要是药物就一定会有副作用。阿司匹林也有导致支气管哮喘、肠胃功能障碍或出血等副作用的相关报告。因此,如何不依赖药物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抑制体内闷烧,才是最重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