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朋 友

日期:01-11
字号:
版面:第11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朋 友

狄 青

  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朋友这个词就变得愈发广义了,朋友圈里的人显然未必都是朋友;而真正的朋友,也未必都在朋友圈里面。

  但从前不是这样,朋友这个词,分量比如今要重得多。虽未必是托妻献子、舍生忘死,可契若金兰、杵臼之交却比比皆是。

  比如对于流放中的苏氏兄弟而言,有巢谷这样的朋友。苏辙曾作《巢谷传》言:“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意思是说士大夫们都顾忌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联系。可在当时,巢谷却从苏氏兄弟的老家眉山写来一封信,说要徒步来看望他们兄弟俩。巢谷出身诗书之家,曾放弃已有功名,改习武艺。宋时重文轻武,可见巢谷原本就不是追名逐利之人。时苏氏兄弟接连遭政敌打击,被一贬再贬,苏辙在广东雷州,苏轼先在惠州,后又被贬海南。当时巢谷已73岁,原与苏氏兄弟无深交,只是相识。且在苏轼与苏辙兄弟于元祐年间青云直上时,从没和苏轼兄弟俩联系过;而当苏氏兄弟远谪岭南,巢谷却不顾高龄和体弱,从家乡不远万里赶来陪伴。当时,巢谷从梅州给苏辙来信:“我步行万里来见你们,未料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不用十日就能相见,我死而无憾了。”见面后,巢谷与苏辙相对而泣,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流放,巢谷又执意过海探望,苏辙拦不住,结果巢谷病死于途中。

  对于文人苏曼殊而言,有陈独秀这样的朋友。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写道:“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遵宪。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可见苏曼殊当时名声之大。1902年冬,苏曼殊初识陈独秀,二人性格天差地别,一个率真任性、愁绪满怀,时而游戏人生,时而冥鸿世外;一个执拗倔强、时有偏激,执著于革命理想,屡遭顿挫而坚韧不拔。就是这样两个在外人看来截然不同的人,却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都说苏曼殊古诗写得好,可当初他根本就不会写,是陈独秀手把手教出来的。陈独秀说:“他(苏曼殊)从小没好好儿读过中国书,初到上海时候,汉文程度实在不甚高明。他忽然要学做诗,但平仄和押韵都不懂,常常要我教他,他做了诗要我改,改了几次便渐渐能做了。”后来,苏曼殊邀请陈独秀合译雨果的《悲惨世界》,译著大半都由陈独秀完成,出版时,陈独秀却执意署名苏子谷(苏曼殊)、陈由己(陈独秀)合译,把苏曼殊的名字放在前面,就是为了向社会推介苏。后来,陈独秀回老家安徽,听说苏曼殊在上海穷困潦倒,又将其接到安徽任教,吃住都在陈独秀的家里。

  对于画家齐白石来说,他很庆幸有陈师曾这样的朋友。齐白石没出名前根本卖不出去画,陈师曾却是当时北方画坛“领袖”。就因为陈师曾在北京琉璃厂看到一幅落款是“齐白石”的画,便四处打探去拜访,从此不遗余力地推介齐白石,甚至请籍籍无名的齐白石来为他的画作题字。1942年齐白石对友人说:“我如没有陈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

  而对于著名词作家方文山来说,则有周杰伦这样的朋友。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周杰伦的歌,但喜欢他对待朋友的方式。他与方文山开始谁瞧谁都不顺眼,但相同的境遇令原本相互瞧不上的两个人越走越近:一个没人要的落魄歌手,和一个总被退稿的倒霉词人,最终两人成为朋友相互扶持着奔赴梦想。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歌曲《眼泪知道》被公司卖给刘德华演唱,刘德华说只买曲子不买歌词,周杰伦坚持“没有词就没有曲,不要方文山,就是不要周杰伦”,最后刘德华不得不“打包”买下了这首歌。他们二人一起挨骂,一起被退稿,一起分吃一盒盒饭,最终一起走向了成功。

  所有的朋友其实都不是无缘无故来到我们身边的。金钱和权宜永远是暂时的,吸引和欣赏才是根本。当年陈师曾早逝,齐白石伤心欲绝,写下多首哀悼诗文,尤以《见陈师曾画,题句哭之》最见其诚:“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友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齐璜是齐白石的本名,在齐白石的一生中,对子女和亲人他都没有如此这般动情过,他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换回的,却是朋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