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晚报数字报-人生岂止一行波德莱尔

日期:01-11
字号:
版面:第10版:副刊·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岂止一行波德莱尔

祁文斌

  可以说,从出生开始,波德莱尔便被打上了畸形的“胎记”。波德莱尔的父亲续娶波德莱尔的母亲时,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而波德莱尔的母亲却是个年仅26岁的孤苦女子,差异悬殊。这也成为后来他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服丧期未满就很快改嫁的原因。母亲的迅速改嫁让原本依恋母亲的波德莱尔难以接受,“尽管有家,我还是自幼就感到孤独”。成年后的波德莱尔举止反常,充满奇思妙想,又有些玩世不恭,与众不同。

  忧郁、孤傲、悲观、叛逆、失落、压抑,出入酒吧、咖啡馆、舞厅、剧院,追欢买笑,纵情声色……当时的巴黎充斥着关于他的传说:波德莱尔从五楼上摔下一只花盆;波德莱尔拿雪茄烧一头狮子的鼻子……浪荡多年,波德莱尔将父亲的遗产消耗殆尽后,生活陷入困窘。那种长期的愁苦、混乱和颓废状态摧毁了他的健康,使其最终死于神经性失能。而在去世的前一年,波德莱尔的右侧身体已经瘫痪。

  波德莱尔生前历经了作品跌宕起伏的命运。1857年6月25日,《恶之花》初版发行;1857年8月20日,《恶之花》被法庭以“触犯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之名罚款300法郎,并强制删除其中的六首“淫秽诗歌”。《恶之花》成为众矢之的。在寥寥可数的认同者中,当时被流放在盖尔勒赛岛上的雨果说,这本书“像星星一样闪烁在高空”。

  人们普遍将波德莱尔称为“恶魔诗人”“坟墓诗人”。直到1946年,法国最高法院同意《恶之花》案的复审申请,3年后撤销原判,准许该书在法国全文出版。裁决书说“其实可以看出其灵感是正直的、诚实的,并非是淫荡的。”

  波德莱尔曾自言,《恶之花》是一本“残酷的作品”,但是在这残酷里,他“放进了全部的温情,全部的信仰,全部的仇恨”。《恶之花》犹如在苦痛的深渊中奋力发出的一声呐喊和呼号。高尔基则说,波德莱尔“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但我觉得,与其说波德莱尔是那个污浊、丑恶世界的反叛者、斗士,不如将他视作一个牺牲品,一个身不由己被裹挟的浪子更符合实际。芥川龙之介的名言——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在赞扬其“诗美”的同时,表达的其实是一种与波德莱尔极其相似的巨大空虚。实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