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伊河两岸景色颇为优美。今年以来,栾川县党建引领犹如强劲的“红色引擎”,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党群同心描绘出一幅幅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画卷。
头雁领航: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一年不到,我们社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飞线充电’‘乱堆乱放’等乱象没有了。”栾川县狮子庙镇金河湾搬迁社区的王大妈提起社区变化,脸上满是笑意。该搬迁社区曾是当地基层治理的“老大难”。这里集中了全镇21个村的2300余名群众,占全镇总人口的25%。来自不同村落的群众生活习惯各异,社区里“飞线充电”、破坏绿化带、乱堆乱放等现象随处可见,“入新居心难融”的治理难题让社区管理一度陷入困境。
基层治理的“破局点”,始于“头雁”的振翅领航。该社区书记段静宜主动扛起责任,从“关键少数”抓起,带头拆除亲属私占的绿化带菜园子,随后带领30人的党员队伍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安装集中充电桩12处,整治消防通道堵塞隐患11处;开展晒党员承诺、晒网格业绩、晒矛盾化解及“星级网格员”评选的“四晒一评比”活动,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社区实现了从“乱象频发”到“和谐宜居”的华丽蝶变。
陶湾镇焦树凹村矿山、尾矿库密集,支部书记周红江把每名党员划入网格,组建“党员+矿企+村民”三方联动的安全巡查队,在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方面探索出治理“新方”;白土镇马庵社区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等现象,社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动党员、群众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找到村民自治“新钥匙”。如今,“头雁领航”的治理模式在多个村(社区)开花结果,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墩苗壮骨:培育基层治理“生力军”
9月的栾川,山林染金,硕果盈枝。在陶湾镇红洞沟村,33岁的姚自强正蹲在田埂边,拿着笔记本记录村民王大爷的诉求,“老叔,您说的灌溉渠淤堵问题,我这就联系水利站现场查看,一周内给您答复!”这个去年刚入选栾川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库的后备干部,如今已成为村民口中“能蹲田埂、会说土话、能解难题”的“小帮手”。
“我们要借助创建重渡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力,以‘石间’高端民宿为引领,整合火车、游客接待中心精品民宿、便民超市、水岸餐厅等资源,重点发展民宿游,探索私人认养、私人包田等‘开心农场’经济。”新南村党支部书记苏腾飞正在和党员、群众代表商量着如何走出一条乡村旅游新路子。他学历高、脑子活,2024年9月从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中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去年以来,栾川县通过“精准选苗、系统育苗、一线墩苗”全链条培养机制,让青年干部在田间地头“墩苗壮骨”,298名后备力量在基层治理中从事专、兼职网格员、“矛盾调解员”“乡村推介员”等角色,37名培养成熟的后备力量已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他们正在成长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淬炼赋能:锻造第一书记尖兵队伍
乡村治理的基石在于发展。市林业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朱军胜面对村民“产业单一、缺技术”的愁绪,他巧妙借力“娘家”优势,送政策、技术、物资,服务上门,引入的两家本地收购商,让包括老李在内的15户种植户成功售出中药材1000余斤。
嶂峭村地处山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是悬在村民心头的一把剑。朱军胜将其视为乡村安全治理的关键战役。他积极争取价值5万元的背负式灭火水枪、胶鞋、头灯等应急物资迅速驰援该村。与此同时,他创新推行“党员+网格员”融合,将全村划为5个网格,自己主动认领最偏远穷困的第3网格。每月4次走访网格内31户人家,登记务工信息、排查滑坡险情、倾听致富心愿。
栾川县委宣传部派驻大清沟社区第一书记闫晨瑜告诉记者,社区的“爱心超市”于2018年成立,之前作用发挥一直有限。“今年以来,我们探索完善‘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机制,将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量化为积分,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这有效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用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能量。”
今年以来,栾川县将驻村第一书记助力基层治理活动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聚焦“民生保障、文娱活动、生态治理、安全稳定、产业发展”五大服务领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场次,惠及群众1.4万余人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祛疴固本: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
干净宽敞的小区道路、赏心悦目的花带、精心打造的党建广场。走进南泥湖社区,能充分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
前些年,为了服务矿产开发,南泥湖村的1742名群众整体搬迁至位于栾川县城的安康社区。但由于土地遗留问题,导致矛盾频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今年以来,栾川县开展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补短强基行动,针对困扰群众数年的遗留问题,不仅妥善解决,还实现了“企业发展有空间、群众利益有保障、乡村治理有秩序”的良性循环。
三川镇三道沟村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该镇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120户群众规模化种植玉米、中药材、高山蔬菜等500余亩,预计年底户均增收3000余元。庙子镇庙子社区信访矛盾突出,组织部门发挥“包联”工作机制优势,由县信访局定点分包并派驻第一书记,推行“党员议事评理堂”“现场议事法”等,推动老旧积案化解,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起,同比下降80%。
今年以来,栾川县坚持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建立县级领导包联推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与职能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推动问题精准整改到位,确保每一个软弱涣散村得到提升,蹚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子。
联村共建:破茧乡村“善治路”
在工矿大镇赤土店镇,由于矿山开发,全镇70%的群众通过拆迁安置、易地搬迁等方式集聚在镇区生活,返回老村办事成了老大难。
曾经的治理难题如今有了新解法。该镇党委以“五村联建”破题,将闲置办公楼升级为党群服务中心,5个村(社区)共同进驻,设立服务窗口,打造了集政务服务、托幼照料、技能培训、文化休闲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现在医保认证、开证明这些事,走几步到中心就能办好,再不用翻山越岭回老村了!”搬迁户王大爷办完业务后感慨道。据统计,联建以来,已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800余件,开展各类活动100多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石庙镇的支部联建则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上做足了文章。该镇石宝社区是搬迁安置社区,有光明村、观星村、石宝村3个村536户群众119名党员,镇党委推动组建联合党支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治理“活”起来。每周,在党支部带领下,党员志愿者们都会开展卫生大清扫;每月,“夕阳红”幸福关爱活动在便民服务站温暖开展,志愿者们为老人理发、体检,陪他们拉家常,让夕阳更红、晚年更暖。老党员刘大爷用参与环境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了生活用品,他笑着说:“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环境好了,自己也得实惠,这法子真中!”
如今的栾川,围绕“菌、药、兰、旅”特色产业建立19个联合党组织,覆盖76个党支部,通过支部联建,让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延伸,一幅“支部强、治理优、群众乐”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张浩博 陈瑞卿 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