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引进新设备 “智”造新动力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02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车间内,机器自动完成投料、产出浸膏与膏粉等一系列工序;车间外,操作人员在中控室借助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近日,在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君山制药)的智能化提取车间里,新引进的智能设备正让制药流程变得更高效、更“聪明”,一线工人也逐渐从“台前”操作转向“幕后”监控。这正是君山制药近年来全力推进生产线数智化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君山制药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中药制药企业。前些年该企业一度发展迅猛,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标准提升,其经营进入瓶颈期。“我们当时处在两难境地:一边是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急需严控;另一边是原有产能有限,难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该企业经营负责人焦卫国介绍。

面对困境,推进数智化升级成为企业坚定选择的转型之路,其中提取车间更是改造的重中之重。“提取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对药品有效成分稳定性和出品率有直接影响,最终制约产出效率和成品药质量。”焦卫国表示。

仅提取车间智能化升级这一项,就需要投入1.4亿元(含车间建设与设备投资)。如此大手笔,到底值不值?

“我们把它看作实体制造业一项必要的长期投资。不升级,就意味着可能被市场淘汰。”该企业主要负责人表示,企业立足长远,通过自筹、申请银行贷款、利用奖补政策等多种途径,成功筹措到改造资金。

新设备带来哪些变化?“以前,我们必须时刻在现场紧盯设备参数、手动加料、手工记录,才能保障生产平稳运行。”操作工乔晓东感慨地说,“现在不需要专人持续值守,逐步实现从‘手工作业’向‘智能制造’转变。”

提质增效的成果既有直观可见的,也有深入运营细节的。

“制药过程中有一道干燥工序,需借助天然气将药液蒸干,新设备加装了高性能保温层,热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乔晓东凭实操经验测算:以往蒸发1吨药液需消耗83立方米天然气,现在仅需58立方米。

更关键的是,智能化生产相比人工操作,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经过前期扎实筹备,智能化提取车间已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并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投入运行,已为企业增加6000万元订单。

“根据初步测算,新设备上线后不仅产能实现大幅提升,综合成本也明显下降。”焦卫国表示。与改造前相比,产能提高了5.25倍;每生产1吨产品,可节省12个工时、减少人工成本1800元。

先进的生产设备还成为企业拓展合作的“敲门砖”。“今年上半年有多家客户来厂考察,看到我们的智能化设备和规范流程后,主动提出合作。”焦卫国介绍,截至目前,君山制药已与10余家药企建立合作关系。

引进新设备、拥抱智能化,不仅为君山制药注入新发展活力,也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侯豫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