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法治引领品质升级 政策护航宿造新局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002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庙子镇民宿

25日,走进群山环抱的栾川县庙子镇,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民宿错落有致,勾勒出美丽乡村图景。

当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在此举行《洛阳市民宿业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明确《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力量开启我市民宿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条例》包含哪些内容?为我市民宿业发展提供了哪些利好政策?未来的民宿业发展将有何变化?洛报融媒记者为您一一解答。

亮点一

立法护航,为民宿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民宿业是促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播、促进旅游业态升级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民宿业发展迅速,经营主体从2021年的445家增长至2025年的2781家,年均增长率达53.9%。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民宿业也暴露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短板。”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些痛点,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县区调研,广泛听取从业者意见,并赴外地学习经验,最终制定出台该《条例》,为民宿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础。

作为全省首部民宿行业地方性法规,《条例》从建立政府联席会议机制,优化部门职责分工,到支持民宿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业态融合创新,多措并举推动我市民宿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条例》构建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民宿管理体系,要求由政府组织文旅、发改、公安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行业促进政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鼓励特色发展,提倡民宿经营者开展婚纱旅拍、垂钓、采摘等多元业态经营。此外,《条例》还强化了民宿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保障,要求在民宿集中区域配套建设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设施。

亮点二

标准引领,推动民宿等级评定与品牌建设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民宿已成为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目前共有国家级旅游民宿2家、省级旅游民宿14家。

“民宿等级评定如同一把关键标尺,它通过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在为消费者提供直观可靠选择依据的同时,也为民宿经营者指明了提升方向,帮助其树立品牌、增强竞争力。”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指出“文旅部门依据国家、省和市级标准,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将获评等级民宿纳入旅游路线推荐名录”,这将有助于我市民宿行业实现良性竞争、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对接省文旅厅,开展“文化走进民宿”系列活动;省美术馆组织书画名家赴栾川举行“山水画廊”活动;省图书馆赴孟津魏紫别院开展“书香进民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等级民宿的影响力。

“下一步,将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制定《洛阳市民宿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方式,全面提升民宿产业发展水平与服务品质,为民宿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撑与要素保障。”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亮点三

多维赋能,构建民宿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民宿作为连接城乡、带动增收的新兴业态,一头牵动游客需求,一头撬动乡村经济。而《条例》的立法核心即为“促进”,每条内容都围绕“助力民宿发展”展开。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条例》要求市、县(区)政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优化证照办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实施开办民宿‘一件事一个窗口一次办’”。

在提升产业效益方面,《条例》鼓励民宿深度融入“河洛文化”“洛阳味道”等本地特色IP,推动其从单一住宿向“住宿+文化体验”转型,提升附加值。

“《条例》的出台不仅明确了民宿业的发展方向,强化了法治保障,还形成了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栾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条例》实施为契机,依托“老君山”品牌和本地生态文化资源,科学布局高端度假、艺术文创、康养休闲等差异化民宿集群,构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为全市民宿业发展贡献栾川力量。

“《条例》力争通过实施‘要素保障+资金支持+文化赋能+市场开拓’组合措施,真正让民宿经营者轻装上阵、有信心、有奔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加强《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共同把洛阳民宿产业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城市金名片。

洛报融媒记者 赵晨熹 李雅君 通讯员 王亮 李劲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