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洛阳日报

家乡秋色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07版:洛浦       上一篇    下一篇

家乡的浅秋是绿色。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绿意盎然。那绿色,是勃勃生机的红薯田。它是山村的灵魂,一年粮食,半年薯,还有仨月是薯片,山里人过日子就指着它了。它曾是家乡人的最爱,也是我的最忆。

立秋时节,正是红薯疯长的时候。红薯叶子又厚又大,叶梗又粗又长,它们支棱着,像一张硕大、厚实的绿毯覆着大地。地是梯田,一层层环绕土岭迢递而上,起伏连绵,那绿色就形成了一幅壮观而美丽的立体大画。

画中有人。人,是母亲,是父亲,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蹲在绿海里,在给红薯做最后一次翻身。夏季的雨水,把薯秧子浇灌得粗壮肥实,长长的秧子生出许多须根,须根扎入土地,吸收营养,生长极快,若不及时拔出,会影响红薯产量;同时,秧子、叶子过于茂盛,遮挡阳光,也会影响红薯质感。趁着雨后地湿,人们赶紧翻秧。翻秧子,看似平常,也需要经验和耐心。我曾不止一次把秧子拉断,白白的浆液沾在手上、衣服上,没一会儿就成了黑色,很难洗掉。父亲说,翻秧子别着急,拉住秧子中间,趁势用力,轻轻抖着向上拉,一条秧子就起来了。然后,把几条秧子并在一块儿,提起,翻转,放身后。父亲翻过的秧子成一拢,薯叶是灰白的背面;与此同时,他还顺手拔掉杂草,露出一溜一溜干干净净的黄土地。

母亲同父亲一样,秧子翻得又快又好,只是母亲还会有选择地摘下一些红薯叶,中午的饭菜就有了着落,或炒了叶子吃面条,或塌成菜馍蘸蒜汁,都是美味佳肴。

绿色梯田里,有父母,有乡亲,他们是画中人,更是长卷大画的创作者。

家乡的中秋是枣红。

山村人家,几乎家家有枣树。中秋时节,枣子熟了,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浓浓的枣韵里。成熟的枣子红光发亮,珠宝似的缀满枝头。站树下,一串串,一噜噜,把枝条压弯,低垂的伸手可摘,张口可食,丢一颗到嘴里,清脆爽甜,从舌尖一直爽到心里。卸枣子最是热闹,有的用棍打,有的抱树摇。孩子们高兴得又喊又叫,又蹦又跳,挑大的,拣红的,这个砸了头,那个碰了手,乐不可支。枣子有长有圆,一样的清脆甘甜,乡邻们还是你送一碗,我回一盆,交换的是物质,温暖的是乡情。

能让枣子香甜到极致的是枣糕。

家乡习俗,中秋节母亲要去看望出嫁的闺女。娘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女儿家永远幸福美满。这心愿,娘把它做在枣糕里。枣糕又大又圆,一层又一层,高高叠起,再别出心裁地做出花样,那枣糕又是一款独具个性的艺术品,它更是母亲的一颗心。每一位母亲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用心用意地做个大枣糕,做些小枣花,然后庄重地送到女儿家。那种仪式感,满满的感动。

家乡的晚秋是靓黄。

过了中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树叶落了,草木枯了,天底下一片单调寂寥。然而,家乡的原野上却有片片靓黄——柿子熟了。

丘陵山地适宜种植柿树。沟边、垴畔、地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这家垴畔一排,那家地头几棵,春夏季节它们汇入绿色,并不出众,到了深秋和初冬,它们闪亮登场,尽显风流本色。

柿叶黄了,柿子黄了,黄得靓丽,黄得闪眼,映亮了整个村庄和山野;过几天,叶子落尽,剩下满树红红黄黄的柿子,似一团团火焰,像一片片橙云,燃烧在原野、垴畔、沟崖。山村红火起来,家乡热闹起来,人们又忙着计划它的未来:做柿饼、漤漤柿、放荭柿、焐柿瓣、做柿子醋……

这就是我家乡的秋天。凤凰山脚下一个小山村,我生长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