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飘香。9月25日,偃师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场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盛大启幕。从城镇到乡村,从田间到展台,偃师儿女欢聚一堂,共庆丰收,共话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崭新篇章。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的展区成为丰收成果的“展示窗口”。各镇、街道精心布置的农副产品展区内,金黄的玉米堆成了小山,饱满的冬枣散发着阵阵香气,毛茸茸的猕猴桃、黄澄澄的梨、紫莹莹的葡萄等特色水果琳琅满目,还有各类精心包装的杂粮、葡萄酒、香油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整齐排列,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品尝选购。来自缑氏镇的种植户李大叔笑着介绍:“今年天气好,加上政府给我们提供的种植技术指导,我们种的葡萄不仅产量高,口感也比往年更好!”
食品展区同样人气爆棚。偃师特色的石磨豆腐、鲜食玉米、现蒸蜜薯、风味辣椒制品等美食一一亮相,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们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地道的偃师味道。针织和鞋帽展区内,款式新颖、做工精细的针织衣物、保暖鞋帽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些由当地农民手工制作或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展现了偃师传统手工业的魅力,更体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在活动现场,农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最动人的风景。他们有的忙着向游客介绍自家的农产品,有的拿着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还有的三五成群分享着丰收的经验和喜悦。“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一位参与活动的阿姨说,“政府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问题,还经常组织培训,教我们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的腰包也更鼓了!”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让今年的偃师农民丰收节承载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此次丰收节以农民为主角、农业为主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的目标,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偃师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还持续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偃师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偃师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市委乡村振兴集中连片发展工作要求,高位推进各项工作,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偃师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偃师区委、区政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同时,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式,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如今,曾经的脱贫村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脱贫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偃师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偃师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如今,偃师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敞平坦,村容整洁美观,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农民朋友的辛劳和汗水,也展现出“三农”战线同志们的使命和担当,更汇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展望未来,偃师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偃师的农业将更加兴旺、农村将更加美丽、农民将更加富裕,偃师必将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王雷 刘海洋/文 王雷/图